格主報告
需要台北縣保母的媽咪可以直接在這裡跟我留言,我可以幫忙推薦喔!

目前分類:媽媽經碎碎念 (10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太好笑了~不知道以後小鬼們長大一點如果被我這樣玩會不會討厭我XDDDDD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天氣的變化,本來做給孩子們的南瓜燈提前腐爛了,只剩下這個送準新娘的作品,精心設計的南瓜馬車,大家就望照片止渴吧XDDD

 

379118_2632647459375_1351071982_3082410_1918053794_n.jpg

側邊設計成看起來比較像一般南瓜燈的鬼臉,也可以當作車夫窗

311459_2632647379373_1351071982_3082409_361141132_n.jpg

因為是要送新娘的,所以上面用熱溶膠裝飾,製造水鑽的感覺

307708_2632646939362_1351071982_3082407_1508207567_n.jpg

 

用電線做成的提線,裡面是LED燈,可以插電XDD,花紋刻了很久,好製造皇家馬車的造型

373788_2632647179368_1351071982_3082408_1675105570_n.jpg  

側邊的愛心窗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累死我和榆珍了XDDDD,在巧拼墊上又加層LG的舒適墊,雖然荷包大失血,但是對於環境中有學爬、學步、和學上廁所的孩子來說,真的,安全也衛生多了(終於脫離了每個月刷巧拼的噩夢啊XDDD)

弄好之後,孩子們興奮地跑來跑去不說,還在地上打滾,看了真是讓人心情愉快^_^

 

結果又敗了好幾樣進口玩具和小朋友的工作衣,等空氣砂送到了的時候,就不用煩惱清潔地板的問題啦!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培養專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

小史賓塞從七歲開始,我便培養他專注的習慣,這點使他後來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終身受益。我的計劃分為幾個方面:一是透過一些小實驗,啟發他明白專注的含義和作用;二是透過幾件有趣的事,培養他專注的習慣,並讓他體會專注的快樂;三是把一般的專注引伸到求知上,然後在生活中加以重復。

一天,我和小史賓塞出去郊遊,並準備在外面野炊。小史賓塞一聽到要野炊,簡直樂翻了。到了德文特河的上游,我們已經饑腸轆轆。於是,在一塊大石頭後面,搭好了野炊台,撿來了一些乾草和枯樹枝,準備生火做飯。但是,我們都忘記了帶火柴。怎麼辦呢?小史賓塞急得沒了主意。我提出一個想法,要是能利用太陽光把乾草點燃就好了。小史賓塞趕緊把乾草放在太陽光下,等了很久,乾草只是被曬熱了,並沒有著火。

我又提議,要是能把太陽光長時間地集中在一點上,草一定會被點燃。小史賓塞完全同意這個辦法,但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正當他有些泄氣的時候,我從背包裏取出一個凸透鏡,用石頭固定下來,然後,把乾草放在焦聚的一個亮點上。一開始,乾草也沒有反應,過了一會兒,又過了一會兒,乾草發出了聲音,然後冒起煙來,小史賓塞高興得滿臉通紅,像發現奇跡一樣。結果,我們美妙地吃了一頓。

小史賓塞一直很好奇,這鏡片為甚麼會把草點燃呢?我告訴他,點燃乾草的不是鏡片,仍然是太陽光,因為它才有熱量。鏡片的作用是把光集中在一點上,並長時間地照射,才把草點燃的。我順便提到,人也可以,只要人把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一件事上,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你想記住好朋友的生日,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腦子裏想幾遍,就行了。小史賓塞第一次朦朧地明白,甚麼是專注。

第二次,我們去觀察螞蟻。這是小史賓塞最喜歡做的事了。我提議,這個星期天,我們要把螞蟻王國的情況徹底弄清楚,其他事,我們一件也不做。即使其他小朋友來約你出去玩,也不去。小史賓塞欣然同意。我準備了十張小卡片,還有一本關於昆蟲的書。每張小卡片上都有一個問題,按這些問題,把有關螞蟻的所有資料,全都查出來,抄上去。就這樣,我們花了將近一天的時間,把有關螞蟻的情況全都弄清楚了。最後,我問他快樂嗎?他點點頭說,太有趣了。

再後來,我就經常讓小史賓塞練習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一本書沒有看完,不去看第二本,除非他決定放棄;一幅畫沒有畫完,不去畫別的;做一件事時,不去想其他的事……等等。多次以後,他漸漸養成了專注的習慣,總能從專注地做一件事中找到樂趣,也漸漸沒有了往日的浮躁,心總能平靜下來。只要一開始決定做一件事,他就會安靜下來。我非常了解,這種習慣對他以後學習和工作的影響。

當然,我也不去限制他對其他事物發生興趣,但總鼓勵他在一段時間做一件事情,或對一個東西感興趣,並把它徹底弄明白。一旦形成了專注的習慣,孩子的心智潛能是非常巨大的。特別值得談到的是,也許訓練孩子專注,一開始所做的事,並不是父母或老師所希望的知識。但不要忘記,學習任何知識,一方面是為了掌握知識本身,另一方面是在這個過程中,使孩子的心智受到啟發和訓練。就像要讓孩子去抓住一張混雜在一堆卡片裏的某張一樣,雖然,他一開始抓到的,也許並不是你期望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手指和思維、感知能力得到了訓練。

所以,培養孩子專注,一開始應該選擇他感興趣的,而不是父母感興趣的事。這樣做會容易得多。◇

轉載自新手父母出版 《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自然懲罰——讓孩子承擔行為的後果(不因為是孩子而改變應遵守的原則)

我認為,在孩子道德和品行教育中,應多採用自然懲罰的辦法,而盡量少使用人為懲罰。如何區分自然懲罰和人為懲罰呢?前者是依據等值、等同的原則,對一種錯誤行為的回應,目的是讓孩子在這種回應的經歷中,增加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經驗。後者是由父母或老師根據孩子的錯誤行為,人為決定的懲罰回應。

從下面幾個例子,可以進一步了解二者的區別。幾乎每個有幼兒的家庭,都經常發生以下「弄得一團糟」的情形。孩子把一盒玩具拿出來,丟得滿地都是;或早晨出去散步,回來後把摘回來的花,丟得滿屋子都是;或給布娃娃做衣裳,碎布、剪刀扔下就不管了。那麼,這時誰要來收拾殘局呢?通常是由他人或父母。

自然懲罰的原則,就是讓孩子自己去收拾,並告訴他如果不這樣的話,下一次,就得不到這些玩具,或不許再去散步。顯然,這是一個自然的後果,沒有擴大,也沒有減小。孩子自己也會承認。如果堅持這樣做下去,孩子也會改掉這個毛病。此外,還可以讓孩子明白,任何快樂,都需要付出勞力才能得來。

再舉一個例子。不久前,我聽說一個叫康思坦絲的小女孩,因為動作慢而受責罵,她總是在團體活動時,讓別人等她。如果採用自然懲罰的方法,則是遲到了,就不再等她,讓她在家裏待上一兩次。人為的懲罰,則是責罵一番,然後繼續等。前者給了她經驗,後者則除了讓她當時有點緊張外,甚麼也沒得到。

如果,一個小男孩把文具用品鉛筆、刀片或書包弄丟了,自然的懲罰就是,先讓他感到不方便,然後用他的零用錢去買,或讓他幫忙做家事來換取。人為的懲罰是,責罵一頓,甚至體罰一次,馬上又買新的給他。前者讓孩子明白鉛筆、刀片或書包,都是要付出金錢或勞力的,讓他透過自己的代價來懂得珍惜和不浪費。後者則除了父母憤怒一番,孩子大哭一場,甚麼也沒有教給他。

如果一個做哥哥的,把妹妹的手弄傷了,自然的懲罰是,讓他承擔妹妹治傷的費用,沒有錢就扣掉零用錢,或賣掉幾件他的玩具的辦法,同時,取消兩次他與妹妹都可以享受的娛樂或消費。

如果,一個孩子拿回別人的東西,做父母的要弄清楚是否經過他人的同意,如果沒有,則要和孩子一起送回去,嚴重的,應該和孩子一同受罰。相反的,如果把孩子從別人那裏拿回的東西留下來,也就留下了孩子的壞習慣。 

一個成長中的男孩,隨著力氣的增加,常常會做出一些暴力行為來,自然懲罰的方法是,讓他自己承擔經濟和道義上的後果。比如,一個孩子如果打了自己的祖母,那麼,除了承擔醫治祖母所需的費用外,還必須承受家庭成員嚴厲的批評、指責,並要求他用愛的方式使祖母諒解。 

一個孩子如果辱罵了另一個孩子,則必須要求他道歉;如果是在同一個班上經常發生這種事,則必須要求這個孩子在更多人的面前道歉,並說明理由。嚴重的情況下,則需要以假設和演戲的方式,讓他也受到辱罵,然後,請他談談這時的感受,以啟發他的同情心。◇

轉載自新手父母出版
《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運用一次 勝過死記十次(體驗比死背重要)

只要研究一下所有傳統手工藝,以及許多家庭技藝的傳授過程,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非常複雜的工藝技術和非常微妙的工藝經驗,按道理是非常不利於傳授的,但結果卻出乎意料地在他們孩子手中完美地得以傳承。 

是甚麼方法,使他們的孩子對這些技藝感興趣?又是甚麼方法,使他們的孩子有效地學習,並熟練掌握這麼複雜的技藝呢?運用,正是「運用」這個一方法,使興趣與實用、知識與目的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認為,知識如果沒有自我發現的特點,是不會掌握得很牢固的;同樣的,知識如果不與運用(哪怕僅僅是出於訓練和教育目的的運用)結合,則是生硬的,既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興趣,也不利於知識的自我衍生。 

運用,至少有三個必然的結果:一是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興趣和自信心;二是使已有的知識得以重複,進而充分理解和掌握;三是使這些知識產生新的知識。還有甚麼比這更讓父母和老師們高興的呢? 

我培養小史賓塞學會運用,是從下面幾件事開始的。後來,我發現除了使小史賓塞感到樂趣無窮之外,效果也很驚人。「寫」,一度是小史賓塞最不願意做,也感到最困難的事。可以想,可以說,但就是不願寫。怕寫、煩寫,一說起寫就愁眉苦臉,能拖則拖。怎麼辦呢?任何一個研究過教育的人都知道,寫是思想的訓練過程,寫是記憶的重複。我想到了運用。正好有一段時間,我的嗓子有些沙啞,醫生建議我少說話,否則有失聲的可能。於是,我和小史賓塞玩起了字條遊戲。所有的日常交談,都只能透過寫來實現,否則就達不到目的。 

這時,小史賓塞只有六歲多,能寫的單詞和句子有限。但為了生活,必須要寫。一開始,我們只寫簡單的意思,比如:「衣服該洗了」、「今天中午吃甚麼」……後來,我們的字條漸漸涉及到對一些事物的評價、看法。每次寫的句子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當他出現語法錯誤時,我就會在字條上糾正。一個月後,當我的嗓子已完全恢復時,小史賓塞的書面寫作能力已大有進步,而且不用去要求他,他也會習慣地把許多東西寫下來。我想,如果不是因為運用,就是花上半年的時間,他也不會有現在的書寫能力。再後來,我們經常在家裏通信。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他大學畢業。 

為了培養他的閱讀習慣,我提出了一個建議,每天,我們彼此為對方讀一段書。這是他最感榮幸的事情。這樣,我們雙方都可以用勞動來換取享受,既公平又快樂。他讀錯的地方,我會糾正,並要求他做個記號,避免下次讀錯。這樣,每天晚飯後,或睡覺前,我會愜意地躺著,充分享受這段美好時光。所讀的內容有報刊上的文章,也有書籍,特別是愛默生的一些隨筆,這對我們倆來說,都是美和智慧的享受。閱讀,使小史賓塞的理解力大大增強,也使他在快樂中獲取了知識。不過,我從不要求他讀那些言之無物、低俗淺薄的書籍。沒有比這種運用,更讓雙方愉悅的事了。 

許多時候,孩子們漫無目的地四處閒逛,是因為找不到更有趣的事做。其實,這時他們並不快樂。有時,不得已與一些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耍之後,心裏也是空虛的,只要引導他去做更有趣的事,他一定很高興。 

小史賓塞八歲的時候,我正式聘用他做我的資料員,每週一便士。我交給他的工作是,幫我收集報刊和學校的所有與教育相關的資料、新聞報導、學術論文。方法很簡單,他先把資料找出來,然後按重要程度排列(他可以自己判斷重要程度)。這樣,他就必須閱讀。開始,他只是蒐集,後來,他逐漸會對一些事件發表看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出人意料,但我都一律鼓勵。允許討論,是認識真理的前提。每週一便士,歸他自己所有,自己支配。每當他拿到薪水時,自豪和興奮溢於言表。運用,已使小史賓塞在知識累積和用知識獲取新知識方面,獲得了很大的進展。除此之外,在品行、習慣方面也收到了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確幫我做了一些必要的事,減少了我的工作量。 

其實,這種運用幾乎在每個家庭和學校都可以辦到,需要的只是一點點教育觀念的改變。如果你在經商,可以讓孩子為你收集一些商業方面的資料。不管開始多幼稚,畢竟這是一個有益的求知過程。「運用知識」,成了小史賓塞的座右銘,即使後來面對很多僅僅是理論和基礎的學科,小史賓塞仍然保持著「運用」的習慣,這使他總會去研究與某一學科相關的現實狀況及原因。

文/郝伯特.史賓賽 
翻譯/顏真 轉載自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自然教育(多接觸大自然)

從在一個暴風雨夜的經歷,至今,仍深深留在我和小史賓塞的腦海裏。 那是個夏天的夜晚,一整天的豔陽高照,使得空氣悶熱難耐。突然,一道閃電劃破夜空,雷聲從遙遠的天邊隆隆傳來,似乎顯得越來越憤怒。

百葉窗簾哢哢作響,屋外的榆樹枝刮擦著屋檐,狂風夾雜著雨點,呼嘯著從窗戶縫鑽進,聲音如鬼哭狼嚎。偶爾,一道閃電把房間照得像白晝一般。此時,我聽到小史賓塞害怕的驚叫聲,我趕緊跑到他的房間,只見他用床單蓋在頭上,渾身發抖。 我坐在他的床沿,用手輕輕拍著他,讓他慢慢安靜下來,然後對他說:「孩子,聽!暴風雨中有歌聲呢,你聽到了嗎?」 小史賓塞果然不再緊張,凝神聽了起來。

一聲巨大的雷聲,又是一道閃電,「孩子,聽!那鼓聲敲響了。」一陣狂風吹起來,嗚嗚地直響,我又說:「暴風雨的樂隊裏,又多了一把大提琴。」 「不,不只一把,好像是很多把。」小史賓塞說。我輕輕地撫摸著他的臉,心裏由衷地高興。 夜裏,暴風雨一直持續著,我們也一直在聆聽,直到風雨停歇,小史賓塞和我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第二天早晨,小史賓塞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我:「我聽到了,多麼雄壯的音樂啊!」

從德文特河邊到鎮上,有一條羊腸小路,路兩邊長著一大片矢車菊。有一天,小史賓塞像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一樣,指著小路兩邊長得又高又密的矢車菊說:「看呀!為什麼這兩排矢車菊長得這麼高,而且花朵又大又多?」小史賓塞為他的發現欣喜若狂,著急地問我為什麼。我告訴他,每天都有人提水從這裏經過,總會灑出一些水來,正是那每天一點一滴的水,使它們比其他矢車菊得到更多的滋潤啊!小史賓塞恍然大悟,彎下身去看那還掛在矢車菊葉片上的小水滴,那專注的目光,讓我感動萬分。我知道,從這兩排矢車菊,小史賓塞已開始明白了愛的道理。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茱莉身上。茱莉是一個有著長長捲髮的漂亮姑娘,遺憾的是,她的雙耳有些失聰。儘管還能聽到一些聲音,但她已漸漸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秋天時,茱莉的母親把她交給了我。這對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無論我講什麼,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顯然她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不能自拔。放一段雄壯的音樂給她聽,開始會好一點,但接下來,她又魂不守舍了。我決定試一試新的方法。我把聲音關掉,也把書本闔上。我說:「茱莉,我們不再用耳朵聽,讓我們用心來聽,聽大自然的聲音,也聽我們內心的聲音。」

我把窗戶打開,屋外是一小片濃密的榆樹林,樹葉在秋風的吹拂下,輕輕地顫動。一陣陣清涼的氣息,從窗外飄來,小茱莉把手放在胸口,入迷地聽了起來,漸漸地,她的臉上煥發出異樣的神采。我知道,她正在聆聽自己內心和大自然的聲音。 兩個月後,茱莉回家了,一天,她母親激動地跑來告訴我:「史賓塞先生,你對茱莉做了什麼?她竟然能專心聽別人講話了,而且整天蹦蹦跳跳,比以前活潑多了。」◇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了媽之後,以前拿來當故事看的社會新聞完全不喜歡碰了

 

結果今天不小心經由BBH的媽咪PO文的連結看到今天的新聞,一個兩歲多的小男生被凌虐致死的新聞,而且還是有拍出清晰照片的蘋果日報

那一霎那,我整個只有翻江倒海的嘔吐感,家裡地板更新的喜悅和清爽整個都不見了,只剩下一種揮之不去的黏膩和噁心感

 

我不喜歡說詛咒的話,但我真希望看到報應降臨到這些人身上

 

王八蛋!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了五六步咧!!!哇哈哈哈哈哈哈哈!!

 

絜媽快崩潰了XDD 準備大改環境吧XDD(拍肩)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感謝各位媽咪們的參與,讓這次萬聖節的聚會圓滿進行,聖誕節再來一次吧!XDDDD

DSC08453.JPG

活動開始時小鬼們非常開心地大吃特吃我精心準備的地瓜燒和一口乳酪蛋糕,特地從美國帶回的棒棒糖和孩子們最愛的葡萄乾 

 

DSC08487.JPG  

到陽光明媚的樓下庭院中拍照,彼得潘和小木偶是好朋友喔!

DSC08484.JPG

看看抱著赤足小蜜蜂天使的毓絜媽,正經危坐的運動鞋版小紅帽XDD,以及最年輕漂亮的勝媽和不肯戴上鼻子的小木偶,以及一心只想去兒童遊戲室的彼得潘XD

DSC08518.JPG  

彩筆顏繪之後的慘狀~~~當然是要留下紀念啦XDDD,於是最後這張一群三八媽和三八小鬼的大合照就出現啦!(終於拍到瑜珍啦!!)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轉貼自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8&f_SUB_ID=3721&f_ART_ID=349219


文中用的方式很多也是我用的方式,給媽咪們參考-睿仔仔媽咪


以自我為中心的3歲孩子

 

 

任性?嬌縱?自私?個人主義?這些和自我中心相似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經常讓我們摸不著頭緒,究竟,3歲時期孩子的自我中心指的是什麼現象?

 

覺得別人想的和自己一樣

顏鈺軒老師表示,3歲時期的以自我為中心,指的是這個時期的小朋友,會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這個世界,詮釋別人的想法,他們會覺得全世界的想法都跟他們一樣,感受也是一樣的。

「自我中心」其實是瑞士學者皮亞傑提出的概念,他以著名的「三山實驗」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似乎認為其他人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和自己所看見的完全一樣。

 

三山實驗

皮亞傑讓小朋友輪流接受測試,在他們面前有3座顏色、高度、風景都不甚相同的山,小朋友被安排在特定的座位,從座位上只能看到特定角度的風景;在小朋友的對面,皮亞傑也擺了一張椅子,上面坐著一個洋娃娃,從洋娃娃的角度所能看到的風景和小朋友位置所能看到的完全不同,皮亞傑先帶這些小朋友整個繞一圈,勘查與欣賞各個角度的風景後,再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定位。

然而,測試後發現,每個小朋友都認為,坐在自己對面的娃娃看到的風景和自己所看到的完全一樣。反覆求證後,皮亞傑發現,這個時期的小朋友好像真的不太能夠感覺到,別人所看到的世界和他自己看到的不同。

 

根據皮亞傑的實驗架構,後續有學者提出挑戰,Selmem認為皮亞傑3座山的實驗對小朋友來說可能太難,因此將實驗改良後再行測試。Selmem進一步發現,

3歲時期的小朋友,他們觀點取替的能力,只達到「知覺」的部分,還未達到「認知」和「情感」的部分;也就是說,他們其實是可以發覺別人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不同,但即便是如此,他們仍然無法推測別人的想法和內心感覺,因此還是會以自己的想法和內心感覺為重,認為其他人理應也是如此。

 

觀點取替能力

「自我中心」和「觀點取替能力」是很緊扣在一起的概念,所謂觀點取替能力就是:「我們能不能知道別人在想什麼?」,3歲時期的孩子似乎在許多方面仍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接近3歲就突然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許多家長都很疑惑,為什麼孩子一到這個年紀就變得很叛逆、自我中心,稍微不順他的意就暴跳如雷,甚至會對爸比媽咪拳打腳踢?這種現象到底是突然產生的,還是有跡可循呢?

顏鈺軒老師認為,從整個發展學來看,孩子其實並不是從3歲起「突然」變得自我為中心,事實上,寶寶從一出生到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不斷的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出發,去和周遭的環境互動。

爸爸媽媽一定會接著問,那為什麼在這個階段,孩子自我中心的情況變得特別嚴重?以前並沒有這麼令人頭疼呀!

顏鈺軒老師指出,會有這樣的感覺,是源於我們對孩子發展歷程的不了解。可以從幾個面向來探討:

 

1.孩子的需求變多

剛出生寶寶的需求,就只圍繞著吃、喝、拉、撒、睡,雖然爸爸媽媽必須花許多心力在這些事情上,但因為都是生存的基本需求,並不為過,爸爸媽媽多半是欣然承受。

 

當孩子逐漸成長,開始會有更多元的需要產生,例如買玩具、黏媽咪,甚至想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所以爸爸媽媽可能會開始覺得孩子很「難纏」。

 

2.孩子的能力增強

一個剛出生的Baby,遇到肚子餓、尿布濕了會怎麼辦?哭!用哭聲把爸媽呼喚到他的身邊,滿足他的需求。等到他們漸漸的會坐、會爬、會走、會說話以後,你會驚覺那個原本只能乖乖躺在嬰兒車裡蹬腿、哭泣的寶寶,現在竟是用惡棍般的表情、賴在他的位置上,對你大叫:「媽咪我現在就要吃飯!」,如果言語無效,可能還會用「行動」來表達他們的急迫性,孩子會依現有的能力,用最輕鬆、最快速有效的方式,來達到他們的目的。

 

3.大人對孩子過分期待

顏鈺軒老師表示,其實,孩子從出生到3、4歲的行為表現和意圖,整體而言還滿一致的,他們會不斷希望身旁的人快速滿足他們的需求。但也因為他們會的越來越多,大人跟著會有越來越多超出孩子發展進度的期待,認為孩子已經會走路、會講話,會做很多事了,理應也該變得懂事、學會自我控制,當孩子做不到,就覺得他們不乖,或許在這點上,大人也應該反思,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有些以自我為中心。

 

其實,站在小朋友的角度,他們也覺得挺無奈的!「為什麼在我剛學會走第一步的時候,有10個人幫我拍拍手,現在我只不過到處走走、四處探險,卻有超過10個人罵我不可以去那理、不可以碰這個,說我講不聽!」其實孩子只是維持一貫的表現,因為大人對他們的不了解,使得他們也滿腹疑惑。

 

在了解3歲孩子的自我中心定義、成因之後,爸爸媽媽一定更想知道,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有哪些典型「症頭」呢?大人又該怎麼處理孩子各種匪夷所思的想法及行為反應?讓我們透過案例的說明,一窺孩子種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

 

典型症頭:覺得大人知道他的需要,卻故意裝不懂

案例1

晨晨的媽媽來教室接她,老師跟媽媽說,晨晨今天上課表現得非常好,於是,媽媽就跟晨晨說:「寶貝,我覺得你好棒喔!今天就讓妳來決定我們晚上要吃什麼好了!來吧寶貝,告訴媽媽妳想吃什麼?」因為可以決定事情,晨晨顯得特別高興,她歪了歪頭,想了一陣子,然後跟媽媽說:「我要吃那個冰冰的、那個有冰冰的!」

 

媽媽:呃…,寶貝,可是我們要先吃正餐,才可以吃冰淇淋喔!妳說冰冰的是指冰淇淋嗎?

晨晨:不是、不是啦!就是那個有湯、然後有冰冰的,就是那個啊!

媽媽:寶貝啊,妳可以再講清楚一點嗎?有湯又冰冰的到底是什麼?

(約莫溝通10分鐘後)

晨晨開始大聲尖叫:就是那個有冰冰的!(極度不耐煩,而且非常憤怒)

 

專家解析:

大家知道晨晨想吃的是什麼嗎?她想吃的,是他們家隔壁的一間涮涮鍋店,因為有湯可以喝,餐後又提供冰淇淋。這個答案實在讓媽媽跌破眼鏡!

晨晨原本是高興的,後來為什麼開始鬧脾氣?因為她覺得媽媽是故意的,媽媽明明帶她去吃過那麼多次涮涮鍋,怎麼可能會不懂她的意思,而且她已經表達得這麼清楚了,媽媽一定是不想帶她去才假裝聽不懂!

顏鈺軒老師表示,這個時期的孩子常常會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事情,會覺得別人想的和自己想的一樣,再加上他們口語表達能力不夠好、認識的名詞不夠多,抓取事物概念的重點也和成人不太一樣,同樣是描述火鍋,大人可能會形容成「很多人圍在一起吃的東西」,但是對晨晨而言,她的重點只有湯和冰淇淋。

 

處理方式:

Step1:告訴晨晨,媽媽真的很想帶她去吃她想吃的東西,這件事情是媽媽和晨晨共同的目標,讓晨晨感覺自己的意見是被媽媽接納的,兩個人應該一起想一些策略來達成這個目標。

 

Step2:請晨晨再說明得清楚一點,雖然媽媽超想帶她去,可是假如她沒辦法讓媽媽知道她的意思,最後就沒有辦法吃到想吃的東西。媽媽也要懂得抓取孩子表達出來的重點,帶孩子做訊息的解讀和澄清,例如:詳細的問晨晨,是先吃冰冰的還是先喝湯?還是,那是兩間不同的店?

 

典型症頭:不願意和別人分享他的東西

案例2

偉偉很喜歡玩小汽車,有一天他把他的小汽車全部塞進背包裡,帶到教室去上課。一進教室,他就等不及的把它們全部倒出來,小汽車散落滿地,偉偉開心的拿起積木,準備開始蓋他的停車場。這時,原本在教室裡玩的強強聽到聲響,輕輕巧巧的滑行到偉偉身後,默默的拿起其中一台小汽車,「噗~噗~噗~」的玩了起來,偉偉發現了很生氣,立刻衝過去把小汽車搶了回來。強強沒得玩傷心的哭了,偉偉也被媽媽罵了一頓,媽媽還說他不懂得和別人分享,以後再也不買小汽車給他了。

 

專家解析:

爸爸媽媽們可以試著想像一下,假如我們去聽一個學術研討會,想要抄筆記時才發現自己忘記帶筆出門,這時我們會怎麼辦?當然是很有禮貌的去跟別人借!如果別人帶了10幾隻筆,他就應該要借我們嗎?我們可以直接伸手過去拿過來用嗎?當然不行!因為東西的所有權在主人身上。

 

顏鈺軒老師提醒爸爸媽媽,3歲時期的孩子開始發展他們所有權的概念,如果連在成人的世界裡,所有權的概念都已經這麼清晰,那為什麼我們要強迫一個孩子不能擁有他對自己玩具的所有權?在這種情況的處理上,我們應該教導孩子的是「尊重」的概念,而不是要他們放棄屬於他們的所有權。

 

處理方式:

Step1:請想要玩小汽車的強強動作不要這麼快,要先有禮貌的詢問偉偉願不願意借他,不要那麼冒昧、唐突的直接把東西拿走。有些小朋友在拿別人東西的時候是不會感到不好意思的,會覺得對方應該要借給他,這種觀念是非常需要被改變的。

 

Step2:告訴擁有很多小汽車的偉偉,如果不喜歡強強直接拿走他的小汽車,可以要求強強先跟他借,而且他有這麼多的小汽車,卻只有兩隻手,如果借一台給強強玩,強強會很喜歡他,和他做朋友,而且他們有同樣的興趣,可以一起蓋停車場,這樣是不是變得更好玩了?

 


典型症頭:打斷大人重要的事,必須立即回應他

案例3

鑫鑫總是想到什麼就馬上要去做,有一次他感到肚子很餓,但是又找不到老師,原來老師在會客室跟其他家長講話。鑫鑫二話不說,打開門大喊:「老師!我跟你講一件事情……」,也不管老師正在跟別人討論重要的事。老師請他在外面等一等,鑫鑫就開始大吵:「我要吃餅乾、我要吃餅乾、我要吃餅乾……」,非要老師馬上中斷正在處理的事情,回應他的需求。

 

專家解析:

由於3歲以前,小朋友的互動對象都是家裡的成人,家人會比較快速的去滿足他的需求、期待,所以孩子也已經習慣需求要被很快滿足,變得比較不會尊重別人,想做什麼,大人就要立刻去做,不能、也不願意等待。

 

在這種情況的處理上,我們會對孩子進行「延宕需求」的訓練,在大人有其他正在忙的事情而不能立即回應他的需求時,小朋友必須學習等一等,尊重其他有更重要事情要處理的人。

 

處理方式:

Step1:當小朋友突然跑過來打斷大人正在做的事情時,先微笑的問他:「你知不知道我們現在在做什麼?」,再來,進一步告訴他:「如果你知道我們在忙,可以跟我們說,能讓你先講一下話嗎?」,然後讓小朋友立刻演練看看。如果他問了,就誇獎他做得很好,然後先讓他表達他的需求。

 

問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保持微笑,不然孩子會覺得大人在罵他們,他們就會夾著尾巴逃走,等過5分鐘玩得太高興、忘記了,又再次衝進來,不只大人越來越失去耐心,孩子其實也會越來越等不及。

 

Step2:等到先詢問已經變成他的習慣之後,我們再讓他接著練習,詢問之後可以多等待一些時間 。可以等孩子已經有3次禮貌的詢問行為之後,第4次開始跟他們說:「好,但是我正在忙,可不可以請你在旁邊數到30再過來?」,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

 

注意!

顏鈺軒老師特別提醒,要給孩子具體的等待時間,孩子才知道再過多久自己的需求就能得到回應。而且爸爸媽媽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有時候大人容易因為正在討論的事情很重要,就會讓孩子一等再等,把孩子努力學會的好習慣視為理所當然,這個年紀的孩子大約等個2次左右就會瀕臨抓狂的狀態,而且他們也會立即體悟到,用好的態度得不到好的結果,像原本一樣大吵大鬧、盧到大人受不了,反而有比較好的效果,這樣孩子就不會再嘗試等待了。

 

典型症頭:覺得自己像超人一樣無所不能

案例4

東東才要升中班而已,吃完晚餐後竟突然吵著要洗碗,而且不准大人幫忙。媽媽因為擔心他打破碗而受傷,所以沒有答應,東東開始大哭大鬧、暴跳如雷。

 

專家解析:

從發展學的角度來看,3~5歲左右的孩子,普遍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很厲害。曾有一個實驗是讓孩子用積木疊高塔,研究者先問小朋友說:「你覺得要疊到那麼高難不難?」,小朋友一致的答案都是:「簡單啊,簡單到不行!」;等到塔已經中途倒了5次之後,研究者再問孩子:「現在你覺得疊高塔難不難?」,令人訝異的是,小朋友還是會回答:「簡單啊!我早就會了!」。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很渴望探索這個世界,喜歡主動要求嘗試一些事情,例如「我可不可以幫忙拿這個袋子?」、「我可不可以幫忙掃地?」,而且不願意大人在旁協助,因為這樣有損他們的「專業」。

 

但爸爸媽媽基於保護的心態,可能會擔心孩子在這過程當中受傷,關於這點,顏鈺軒老師認為,我們可以用比較好的態度來看待這樣的事情,因為孩子逐漸在成長,他們不斷嘗試、也不斷蒐集真實世界的回饋,不管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能從中獲得學習。

 

建議爸爸媽媽先釐清自己的擔心在哪裡,接著和孩子做具體明確的討論,一起想出一些折衷的辦法,不要因為一個很空泛的「擔心」,而草率的全盤否決孩子的提議,否則也等於阻礙了孩子學習的機會。

 

處理方式:

Step1:和鑫鑫討論媽媽的擔心,讓他知道媽媽猶豫的原因在哪裡,然後再一起想辦法。可以對他說:「媽媽好想讓你洗,可是碗如果破掉,你的手就會流血喔,你想要流血嗎?」、「那你覺得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你洗到碗,也不會流血?」

 

Step2:達成共識,想出折衷辦法。最後媽媽同意讓鑫鑫每次吃完晚餐後,可以洗自己的碗,因為鑫鑫的碗是塑膠做的。

 

3歲自我中心孩子的教養哲學

與這個時期的孩子相處,在教養方面,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呢?顏鈺軒老師有以下建議:

 

1.多一點傾聽、陪伴

爸爸媽媽每天要留一點時間和孩子單獨相處,全神貫注在孩子身上,即使是10分鐘也好,去傾聽孩子想要說的話,或是陪他做他喜歡的事。傾聽和陪伴的過程會讓孩子了解爸爸媽媽對他的愛,爸爸媽媽也比較能夠掌握到孩子現在有什麼樣的想法和感受。

 

2.每天讓孩子有2次試誤學習的機會

在安全範圍內,每天放手兩件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孩子可以藉由嘗試錯誤來學習,從失敗經驗裡萃取出成功的要素。爸爸媽媽的耐心在這裡很重要,發現孩子做錯時,先等一下下,不要急,用正面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失敗,例如牛奶打翻了,微笑的對他說:「啊!碗打翻了,怎麼辦?」,讓孩子自己設法解決問題。

 

3.想辦法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感覺和想法

當孩子不知道別人的想法時,我們就告訴他。如前面所說,在他打斷大人正事時問他:「你覺得我們現在正在做什麼?」,這樣他就比較能去反省自己的行為合不合宜。除此之外,爸爸媽媽也可以自我揭露:「我在跟阿姨講話的時候你突然闖進來,我覺得有一點不開心」,讓孩子知道別人有什麼感受,這也是很重要的。如此一來,孩子就能夠快速掌握到,別人的想法和自己是有點不同的,當他們累積足夠的經驗,就比較能夠做到觀點取替,也比較不會陷入自我中心的狀態。

 

顏鈺軒
現職:笛飛兒EQ教育 親職講師
學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所碩士
經歷:兒童EQ教育8年經驗
民視交通台「幸福學分班」親職教養對話節目多次邀約
孩子可以作最棒的自己2007(遠流)、當孩子情緒的魔法師2009(遠流)、親子雙贏高EQ,我家的管教好舒服2011(遠流)共同作者
國語日報網路親職Q&A專欄、自由時報專欄作者
國語日報EQ成長課程、聯合報文教基金會EQ課程、天母國小兒童動作技能與社會能力遊戲團體、廣福國小兒童EQ課程專任師資
東吳大學、玉成國小、嘉惠托兒所、竹圍社區發展協會...等機構多場演講經歷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不是年紀已經太大,怕老化的母體對孩子不好,我真的很願意生一窩小鬼頭

四個五個我都覺得很好...雖然每天要把屎把尿,也常常會被氣個半死,但是孩子身上有種馨香,有種依賴和溫暖,我想,只有當媽了的人才懂

 

這是看到BBH上有媽咪和大家分享有四個寶貝的快樂時,我的想法

這大概是這麼多年以來,我第一次感覺到有一點忌妒的情緒

 

所以剛剛回頭過去罵了老公:你為什麼這麼晚才讓我遇見你

 

老公:妳為什麼這麼晚才讓我遇見

 

 

結論:時光一去永不返;這是我最希望孩子們要明白的事

不用功成名就,但要過的不悔

 

生命寶貴在於有無限的機會,但這些機會,是永不重來的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yltsao - 朱子治家格言(含譯文)

國小的時候背過朱子治家格言,當時不覺得怎麼樣,現在讀來覺得別有深意,我想我也會教孩子讀,跟各位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長幼內外,宜法屬辭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誌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讀書誌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   解譯

大清早,天曚曚亮,我們就該起床,灑掃庭院、台階時,必須做到內外要整齊,清潔。黃昏之時,太陽將落,就要准備關好門戶,上鎖時要親自檢查,不能馬虎。平時用餐時,應當想到一粒米一口飯都是由農民辛苦耕種所得,來之不易。一條線,一塊布,織造也是非常艱辛,要經常記住。凡事應注意事前的准備功夫,未下雨時就要修繕好房子,同時避免快口渴時才要挖掘水井,否則為時已晚。平時的生活要以儉朴為原則,即使出席朋友的宴會也不久留。日常所用的器皿,只要保持衛生清潔,那怕是陶瓷也不見得比不上金銀玉石所作。飲食雖然簡單,但只要細心調理,即使是自家庭院里所種的蔬菜,也可媲美那山珍海味。人生在世,不一定要興建華麗堂煌的宅邸,也不一定要有肥沃的良田,要量力而行。

家中要是有三姑六婆(尼姑、女道士、女占師為三姑,媒婆、產婆、流氓婆、巫女、女法師和鴇母為六婆),就會不得安寧。家中要是羅致美麗的女佣人或是添納迷人的愛妾,那就是夫妻間的最大不幸。聘請的工人不要過于俊美,妻子和妾侍不要濃妝艷抹。古遠的祖先雖然太過遙久,舉行祭祀時,要誠心誠意,畢恭畢敬。即使自己的子女,稍為愚昧一些,也要讓他們從小接受教育,認真學習。為人處世,要常存簡朴的心態。教育子女,要用正確的道理,使他們能分辨是非黑白。不能貪圖意外的錢財,喝酒不能過量,要保持清醒。

與別人合作生意時,絕對不能占小便宜,損人利己。碰到貧困的親戚或是鄰居時,要伸出援助的雙手。刻薄的家風是不會長久平安的,違背了倫理道德,則會加速家庭的崩潰。對于兄弟、叔侄等,要依自己的能力,根據實際的需要,給予適當的援助。家中的一切,則需要長幼有序,嚴守典範的家規。亂聽婦言,離棄自己的骨肉,不是大丈夫的所作所為。太過計較父母分給自己多少錢財,而忽視父母親的重要性,這嚴重違背了為人子女之道。挑選女婿時應特別注重好的人品,而不是強調聘金的多少。娶媳婦時應挑選賢惠端莊,而不是計較陪嫁的厚薄。

社會上,那些見錢眼開、阿諛奉承的人,實在是很可恥的。相反,面對那些貧困而善良的老百姓時,就顯得傲慢無禮,這些人都是令人最輕蔑的。在家中,要避免吵吵鬧鬧,否則會導致最終的破裂。出社會,要盡量謹慎言語,要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不能仗著自己的勢力,去欺壓孤兒寡母。也不要貪圖口腹之欲,而濫殺生禽。性情孤僻,經常自以為是的人,將來必定會后悔不斷的。自甘于頹廢怠惰的人,事業一定是不會成功的。年青時結交不良的朋友,遲早是受其牽累的。虛心請教有經驗的長輩,遇到有疑慮時可以得到指點迷津。仔細傾聽他人的發言,認真三思,才能判斷是否誹謗之言。遇到與人爭執時,要心平氣靜,仔細衡量,否則怎么知道是誰的錯?

做好事,不要掛在心上。受人的恩情,要永遠銘記在心。凡事不要太過分,要留有余地,得意之時也要適可而止。聽到人家有值得欣喜慶賀的事時,不能產生嫉妒的心理,看見人家遇到麻煩災禍困難等時,更不能幸災樂禍。做好事,如果只想沽名釣譽,就不是真正的善舉。生怕別人知道自己犯下的錯誤,那就是極大的錯誤。見到美色而生淫心,就會報應在妻女身上。與別人有過節,卻使用見不得人的手段,災禍將會波及到子孫的將來。

一個家庭,能和睦相處,其樂融融,即使三餐不繼,亦能享受到諧和之歡。及時交納該繳付的稅收或其他應盡的義務,哪怕是口袋空空,也安穩過日子,自得其樂。讀書最重要的目的是在于學習先賢的智慧,豐富自己人生。當官則應該替國家社稷效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安分守己,溶入社會大家庭,緊跟社會的潮流。做人如果能夠做到這樣,也基本差不多啦。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8353.JPG    

壞心的兩個保母說我要把衣服補好才能夠去參加舞會~~~

DSC08327.JPG  

我有小蜜蜂的觸鬚喔~~~

DSC08315.JPG

無辜的皮諾丘~~~

DSC08345.JPG  

為什麼人家沒有裝好變~~~~(那天壞心的保母們會幫你畫上南瓜臉的XDDD)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朋友PO的連結下看了幾篇BBH的文章

才發現....原來有保母是不幫孩子洗澡不幫孩子準備副食品的...

 

說真的我很訝異

畢竟保母證照考試兩者都是考試的項目

不就代表這是保母應盡的職責嗎?

如果不幫孩子準備副食品,怎麼知道孩子進餐和成長的狀況是不是相符?

如果不幫孩子洗澡,怎麼知道孩子身上有沒有過敏或瘀青,有沒有得到好的照顧?

有拿到甲級電匠的從業者說自己不會裝電燈開關的嗎?

 

有時候覺得很嘆息,不管做甚麼行業,敬業的精神都很重要,

每一行都有不簡單和辛苦的地方,

行業的地位能否提升,或是自己能不能從從事的行業中脫穎而出,並不只是把每天要"撞鐘"的事情有做就好,

而是要真的追求做好才是,不是嗎?

 

最近想把地板在整修,也是為了孩子們的衛生,雖然要花不少錢,但是看起來舒適,孩子們也才能保持整潔,和學到整齊的生活常規,

而我真的覺得,這是保母應盡的職分之一而已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覺得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和書中所提到的很像,提供給大家參考^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葉孟碩
學歷: 美國密蘇里大學學前教育碩士
經歷: 明新科技大學幼保系講師
          新竹聖經學院幼保系講師
          新竹縣兒童福利專業人員訓練班講師
          苗栗縣兒童福利專業人員訓練班講師
現任: 幼兒教育與親職教育講師
 
內文試閱:
 
              第8 招 小朋友來訪,如何賓主盡歡?
 
      事先讓孩子做選擇,哪些玩具是他願意和別人分享的?
                 哪些是他還沒準備好要和別人分享的?
                             然後尊重孩子的決定。
 
      有一天,朋友開車經過我家附近,打來電話問我:
方不方便帶孩子來我家玩?我答歡迎呀,但是要等十五
分鐘後才行;然後我告知女兒和兒子,等一會兒小朋友
要來家裡玩,孩子們都很高興;接著我問他們:

    「哪些玩具是你們願意借小朋友玩的?就留在原
處;若是不願意借的,就先收起來吧!」

    於是,孩子花了一點時間準備,這也是我為什麼要
朋友等十五分鐘的原因了!

    過了一會兒,門鈴響起,四歲的兒子搶著去開門,
先進來的是朋友的小女兒,兒子立刻高聲說:

    「庭庭,我絕不會告訴你,我把樂高藏在哪裡?」

    哈!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不過庭庭可是完全不知
道兒子在說什麼呀!

    兩家孩子玩得很盡興愉快!雖然都是未上小學的幼兒
,但是,搶玩具場面都沒有發生,因為小客人所看的到
的玩具都可以玩,小主人也不必緊張兮兮地護著心愛的
玩具啦!

怎麼看呢?
 
      幼兒自三歲以後,就特別愛找同儕一起玩;通常家
長也都很樂意孩子有玩伴,因此會邀約同齡的孩子到
家裡來玩,但是常常出現的困擾是:有些玩具,孩子平
時在家已經不玩了,可是不知怎地,只要別的小朋友一
來,孩子又護住玩具,聲稱自己要玩而不給小客人玩,
結果,小主人為了護住玩具,時時處於不安的情緒中;
而小客人則覺得樣樣不能玩、顯得自討無趣,最後只好
不歡而散了!
    
    而不管是主人或是客人的家長,遇到這種情形,常常
尷尬不知如何是好!因為無論強制哪一方,恐怕都會以
啼哭收場呢!
   
     其實,與其說幼兒小氣,不如理解這個階段的孩子
正在建立所有權的觀念;貿然要把玩具都讓給別的孩子
玩,對他們而言是難以接受的事!
   
     其實我們可以藉著尊重他的所有權,也教導他尊重別
人的所有權!
 
    父母可以事先讓孩子做選擇,哪些玩具是他願意和別
人分享的?哪些是他還沒有準備好要和別人分享的?然
後尊重孩子的決定,把不願意分享的玩具先收起來;這樣
小客人所見到的玩具,都是可以玩的!而小主人也不必時
時擔心要讓出心愛的玩具,這樣就能賓主盡歡了!
   
     那,萬一孩子願意分享的玩具很少,怎麼辦?

    我的法寶是,經常準備著一袋「媽媽的玩具」!

    遇到玩具特賣減價時,我會多買一些玩具(樂高玩具居
多,因為不會過時,還可以多人一起玩)收藏起來,不
讓孩子知道;那麼,這一袋媽媽的玩具,在接待小朋友
來玩時,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因為是屬於媽媽的,所以
孩子不會抗議,如此就可以化解萬一玩具太少的尷尬
了!
 


     第9 招 以「合法」取代「非法」

         孩子並不都是故意要與成人作對或是搞破壞的!
   若明瞭孩子的真正意圖與發展需求,成人便可以想想,
        是不是可以提供其他「合法的選擇」來替代呢?
        兒兩歲時,有一次隨我們到朋友家玩,朋友也有 
一個一歲多的孩子,他們夫妻非常疼愛孩子,知道幼兒
喜歡在牆上塗鴉,便特別在家中闢一面特殊材質的牆,
讓他們的孩子可以在牆上畫畫兒,畫過之後可以輕易地
清洗乾淨。
 
    他們見女兒來訪,便熱情地邀女兒在牆上塗
鴉,以為如此不束縛,女兒定會開心地畫;沒想到女兒
竟然帶著「你們怎麼這麼不懂事」的語氣問道:
 
  「難道你們家沒有紙嗎?」

    女兒的意思是,畫畫應該在紙上,難道你們家連一
張紙都沒有嗎?竟然非法在牆上塗鴉?

    女兒的表情與回答,逗得朋友夫妻覺得十分有趣!
便向我轉述這個趣事,並好奇為何女兒這麼問?

怎麼看呢?

    以成人的眼光看幼兒,總覺得他們處處都是違法的
舉動;例如隨處塗鴉、隨手撕破可能是重要的紙張、或
是剪破所能拿得到的、剪得下去的東西!而當成人氣急
敗壞地一邊搶救重要文件,一邊想著要如何修理這違法
亂紀的小子時,恐怕這些不知死活的小孩,還會帶著天
真無辜的表情,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呢?

    其實,幼兒喜歡塗鴉、撕、剪、等動作是有其發展
上的意義的。
    
    幼兒的肢體動作發展分為粗動作與細動作發展;粗動
作發展指的是臂與腿等大肌肉的發展,而細動作則是指
手指藉著這些塗、撕、捏、柔、壓,等動作來促進小肌
肉的發展與協調。所以,幼兒有這些動作是他們成長的
必需啊!怎能怪他們?

    可是就任由他們為所欲為、破壞家中物品嗎?
 
    自然不是!而是要教導他們用「安全、不搞破壞」、
成人可接受的替代方式,來進行他們的發展需求,也就
是用「合法」取代「非法」:成人提供一個合法的環境
,使幼兒在促進身體發展時,不會「搞破壞」,也不會
處處觸法!
    以女兒塗鴉為例,在我發現女兒開始到處途鴉時,
也曾發生過來不及搶救與阻止的窘境!於是後來,我就
準備了一個大盒子,裡面放了一些廢棄的、準備回收的
紙張、或是廣告單等等。然後告訴女兒,若她想塗鴉
時,可以從這個盒子裡面拿出紙來畫;她想剪紙(幼兒
專用的安全剪刀)、或是撕紙,也都可以從這裡拿取所
需要的紙張。
    
    如此一來,孩子們促進小肌肉發展的需求可以被滿足,
成人也不須要再心驚膽跳擔心文件被孩子破壞,或氣急
敗壞地斥責孩子了!
 
    而女兒被我「曉以大義」之後,知道牆上不能亂畫、
紙張也不是看得到拿得到的,都可以用來塗鴉;所以
當她被邀請在牆上塗鴉時,便有上述的問話了!

    所以,當我們禁止孩子某件事時,可以想一想:孩子
的目的是什麼?孩子其實並不都是故意要與大人作對,
或是搞破壞的!
 
    若明瞭孩子的真正意圖與發展需求,成人便可以想想,
是不是可以提供其他「合法的選擇」來替代呢?而不是一
味地禁止;這樣才是既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對成人也無
害的雙贏做法!
 
 
   
     第14 招 對幼兒講話,要清楚明白!
                                                                    
             與幼兒講話,要清楚明白,
   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迂迴轉折,
         他們可是聽不懂、會引起麻煩呢!

    兒五歲時曾參加幼兒音樂班,兩歲的弟弟也常跟
著進出音樂中心;有一天,弟弟在音樂中心看見一組爵
士鼓,瞧了好久,然後對我說:

    「媽媽,我們家也買大鼓好不好?」

    「那麼大的鼓,要放家裡的什麼地方啊?」我答。
兒子不再說話。
    
    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我從照後鏡看見姊姊已累得睡
著,但是兒子卻是一臉嚴肅與沉默。我不禁問:

    「小光,你怎麼不睡覺啊?」

    「我在想事情!」兒子認真地答。

    兩歲的孩子在想事情?我忍住笑,問:
    「想什麼事情啊?」

    「想大鼓到底要放在哪裡?」兒子答,帶著困擾的
表情。

    這下我忍不住笑了出來!沒想到這一笑,惹怒了兒子;

    「哼!人家在想事情,你還笑,下次你想事情,我
也要笑你!」兒子生氣地答。

    「喔!對不起,好,你繼續想下去吧!」我趕緊道
歉!

怎麼看呢?
 
    當初兒子問我可不可以買大鼓放在家中,我回答他 
「要放在家裡什麼地方啊?」意思是家裡沒有地方可
放,這種用疑問代替否定的表達,對成人而言,是日常
生活中經常有的對話;我以為,這麼一問,兒子就知難
而退了!殊不知,幼兒可不是這麼想的,他們不懂絃外
之音,也不會了解什麼疑問代替否定的用法,幼兒是直
接從對方的表面語言去理解,媽媽既然如此問,他就認
認真真去想:到底大鼓要放在哪裡?

    幼兒這個特性,提醒了父母,說話時不要拐彎抹角、
不要期望孩子聽出絃外之音;也不要說些父母絕不會做
出來,祇是恐嚇威脅的話語,因為幼兒無法分辨哪些是
認真的?哪些是隨口說說的?這會使他們陷在無端的惶
恐中!

    一位朋友曾經因為急事外出,留兩位學齡前的孩子
在家中(敬告所有成人,這樣做其實是陷孩子於危險之
中,也違反兒童福利法啊!)臨走前,她一再叮嚀兩個
孩子不可出去,以免危險。
    
    約莫半小時後,她速去速回,卻看見孩子手牽手神情
憂戚地站在巷口眺望;她氣急敗壞地質問孩子為什麼跑
出來,孩子卻答,因為媽媽以前說過,若他們不乖,媽
媽就要離家出走、不再回來了!他們兩人在家中覺得等
了那麼久,媽媽怎麼還不回來?(其實媽媽不在,孩子
會惶恐,一惶恐當然就覺得時間過去好久了!)會不會
真的離家出走?兩人愈想愈害怕,就跑出來找媽媽了!
朋友一邊慶幸孩子安然無恙,一邊懊悔自己過去不該隨
口威脅啊!

    另一個例子,是發生在美式速食店。有一天我看見
一位父親帶著兩名幼兒前來用餐,不知怎地,較小的弟
弟(約莫兩歲)伸手打了哥哥(約莫三歲)一下,哥哥
哭叫,父親發現了,瞪著弟弟說:

    「你再打哥哥一下!」

    我們當然聽得出來,那位爸爸的意思是「你若敢再打
哥哥一下,我可不饒你!」可是幼兒可不這麼樣理解,
所以只見弟弟依爸爸的話,伸手再打哥哥一下;爸爸見
狀,立刻出手打弟弟,口中仍是那句:「你再打哥哥一
下!」而弟弟也一樣照爸爸的話,再打哥哥一下!那位
父親更火了,於是再次揍了弟弟!所以我看到哥哥哭,
因為被弟弟打;弟弟也哭,因為被爸爸打;而那位憤怒
的父親,可能還不知道,這一切起因於他在語言上給了
幼兒錯誤的訊息啊!

    因此,與幼兒講話,要清楚明白,是就說是,不是
就說不是;若迂迴轉折,他們可是聽不懂、會引起麻煩
呢!
 
 

第16 招 「事先提醒」、「限定範圍,提供選擇」與「轉移注意力」!
    
            父母若先把範圍限定下來,再讓幼兒選擇,
               孩子有一種可以自己做決定的掌控感,
       可又不會超出父母可接受的範圍,是一種親子雙贏的辦法!

    有一天,我帶女兒到社區公園玩,到了傍晚太陽快
下山的時候,我對未滿兩歲的女兒說:

    「天黑了,該回家吃飯了,再玩三分鐘,我們就要
回去囉!」

    要女兒結束一項活動時,我都會提前通知,好讓她
有心理預備;當然未必是真的三分鐘,只是讓孩子知道
過不多久的意思。(如果是在家中,用計時器發出響聲,
孩子更易遵守,也覺得好玩!)

    過了一會兒,我說:

    「時間到了,我們走吧!」

    「可是我還想玩!」女兒在鞦韆上,不想下來!

    我沒有和她說好說歹,待鞦韆一停,便抱起她往停
車場走,女兒開始哭鬧。

    我邊走邊問她:

   「等一下回到家,你要喝果汁?還是喝牛奶?」

    女兒停止哭泣,回答:

    「果汁」,接著說:

    「可是,要一邊哭!」

    「好啊!」我笑著回答她。

    當然,回到了家,女兒喝果汁的時候,早已忘記要
一邊喝一邊哭泣的「抗議舉動」啦!

怎麼看呢?
    幼兒不願意依成人的命令從一項活動中停下來,常常 
令父母很頭痛;但是,若以幼兒的角度來看,當他們正
專注而投入做某項事情時,忽然被父母照自己的方便要
求停止,其實是很掃興的一件事。而且這樣隨意被喊停
,不僅無法把手中的活動做適當地結束,也使他們的專
注力遭到破壞!父母若能事先通知,預留時間給孩子,
讓他們有心理預備,比較不容易引起孩子的反彈,也不
致於傷害孩子的專注力!

    這「事前提醒」,是教養幼兒一項很管用的辦法。

    但是,偶而也會遇到孩子不想結束,還要繼續玩的時刻
;像上述情形,女兒就捨不得從鞦韆上下來,怎麼辦?
 
    對於幼兒,固然要跟他們講道理,可是絕不能只靠講道
理;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幼兒,有時得用大人的力量將他們
抱離現場!這時孩子可能會哭鬧,其實抒發不高興的情緒
也是健康的,父母不必一見到孩子哭鬧就投降;只是接下
來,就得運用「轉移注意力」的技巧,讓孩子不要一直沉
浸在傷心的情緒裡!於是我問女兒要喝牛奶或果汁?女兒
果然停頓哭泣去做選擇!

    提供選擇,並不是讓孩子可以漫天選擇 ,而是「限
定範圍」的選擇!這是引導幼兒的另個一技巧。
 
    人都不喜歡被命令,幼兒也一樣;但是礙於他們的成熟
度與心智發展,不能讓幼兒毫無範圍的選擇。我常見到許
多願意尊重孩子的父母會徵詢孩子的意見,但是當幼兒提
出無法執行的答案時,父母只好一一否決;結果反而招來
親子間的不快!其實父母若先把範圍限定下來,再讓幼
兒選擇,孩子有一種可以自己做決定的掌控感,可是又
不會超出父母可接受的範圍,這是一種親子雙贏的辦
法!

    女兒和兒子小時候,我常問他們:「還要玩三分鐘?
還是四分鐘?」「要三片餅乾?還是四片?」在他們還
不識四比三多的年紀,常常高聲選擇「三!」看他們得
意於自己有掌控權的表情,我總是心中暗笑!

    多年前,曾經一群朋友抱著他們的孩子全坐在我家
的休旅車上準備出遊,先生開車,而我安頓好所有的人
後,對正坐在我位子上的兒子說:

    「小光,現在起來讓媽媽坐,媽媽抱你!」

    沒想到四歲的兒子,大聲說:

    「不要!我自己坐,不要媽媽抱!」

    因為座位不夠,所有小孩都必須被大人抱著,如果
讓兒子坐一個位子,那我可就沒位囉!這原因,兒子很
清楚!此時,全車大大小小十幾人全盯著我,看我如何
面對這四歲小子的抗拒?

    「你不讓媽媽抱?那就是你抱媽媽囉?」我對兒子
「限定範圍、堤供選擇」!

    兒子只好說:「好嘛,媽媽抱我啦!」
事情就搞定了!

    回到前述的例子,當時女兒做完了選擇,她還是想
起未完成的「哭泣」,所以向我昭告:「可是,要一邊
哭!」等到女兒回家喝果汁的時候,她早已不記得要繼
續哭啦!
    
    但若孩子還是哭泣呢?要如何面對孩子哭泣?

    生活中,無法避免孩子有傷心難過的時候,許多父
母很怕孩子哭,孩子一哭父母就投降,使得許多孩子也
拿哭當武器來控制父母;其實,哭泣抒發不開心的情緒
是健康的;不准孩子哭反倒是壓抑情緒,不利孩子的心
理健康。可是孩子若哭個不停,的確煩人,且過度沉溺
負面情緒也不好.
 
    所以我不阻止孩子哭泣,但會使用「限定範圍、提供
選擇」與「轉移注意力」兩項技巧,讓孩子「有限度的
哭」。
 
    意即,在孩子哭了一會兒之後,問他們:

    「你需要再一分鐘,還是再兩分鐘哭完?」

    意思是預告該結束哭泣了!

    孩子通常會落入「圈套」去做選擇,不管孩子回答一
分鐘或兩分鐘都好,到了時間,就告訴孩子別再哭囉!
但接下來,父母必須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否則無事可做
,孩子只好再繼續哼哼唉唉了!因此父母可以接著問:

「你要玩黏土?還是玩樂高?」

    一樣是「限定範圍、提供選擇」!

    待孩子決定後,則領孩子離開現場,去玩剛剛他自
己所選擇的活動;孩子於是抽離了不愉快的情境!

    如此,孩子既抒發了情緒,卻不會過度沉浸其中;
可以讓孩子哭得很健康哩!

    父母若能嫻熟運用「事先提醒」、「限定範圍、提
供選擇」與「轉移注意力」等三項技巧,定能大大降低
搞不定幼兒的挫敗感了!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這篇文需要一點勇氣,幸好我的勇氣蠻大的

只是想從我從業後的了解和觀察去分享我的體會和心得,也沒有批評對錯,需要的人請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雙碩士,沒有甚麼經濟壓力,只是想自己帶孩子,也希望年幼的孩子在同齡伴侶群的環境中長大;所以,理念相同的家長我才承接,也只是以一個幫忙鄰居們的愛心媽媽的角度來帶孩子

從業兩年,到現在收托的還是固定”班底”的孩子,早已經額滿,有家長甚至希望我一路帶到孩子們五歲再一起去上幼稚園;而我最多也只從業到老二五歲上幼稚園,我也打算隨著孩子們的成長,午後走向安親班路線,其餘閒暇繼續做我的程式設計,所以,這也不是廣告文

因此,如果我所言,有甚麼冒犯之處,只想說,這是我個人的觀感和想法,僅供參考;既是供人參考之言,如何做在於個人,故而認同與否都沒有關係,請無須筆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果有某位園區工程師出事,不會有評論說工程師都如何如何,但如果保母或托嬰中心出事,這些事故通常會變成一整個族群的原罪

2.好保母很少能有遠播的名氣,因為家長幾乎都捨不得換,所以相對於惡保母的惡名遠揚,彷彿好保母少之又少;但其實,好保母真的還是很多,至於怎麼找,建議還是從口碑著手

3.建議要從業的人想清楚,保母一職最好只是補貼性收入或是做興趣的職業,因為如果真的是要當成持家的主要收入,付出和回收絕對相較於其他職業來說低很多

一個數字做參考,以我自己的收費,一千元的副食品費用,包含中餐晚餐,一個月算二十天,一餐也只25元,但我很確定我的孩子們一餐的成本絕對遠高於這個數字;另一個比較大的數字是,從業兩年我花費在孩子們的相關設備用品和玩具教具的費用,不算我個人因從業而參與的相關幼教進修課程,約四十萬左右;其他,對於一歲半之後的孩子,我自聘幼兒相關課程的教師到府教學,學費也沒有再另外跟家長收費;這些,都是站在為孩子好的心情上所支出的成本;並沒有說從業者應該做到如此,但這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數字

最後,再一個更長遠的計算,保母一職並沒有甚麼累積年資的福利,只會隨著年紀越大,體力下滑,而更減少從業優勢,沒有退休金或失業補助等福利

所以,要從業,請先思考清楚,所得和壓力的對比,自己是否能負荷;如果這份收入是要用以持家,除了要先準備好適合孩子們的環境,也要思考自己的能力和個性的主觀條件是否能負荷外,也請考慮相關從業的客觀條件

4.從孩子的態度去判斷保母對孩子好不好是一個很基本的基準,也比較不容易有太大的偏差,如果孩子的發展正常,活潑快樂,除了剛開始的適應期之外,送孩子到保母家時,孩子會開開心心地,喜歡去保母家,看到保母會開心,那保母應該不會對孩子太差

5.家長常常和保母討論孩子的生活狀況,看看保母對孩子了解的程度,也能夠了解保母的用心程度

6.保母本身個性最好是比較開朗的,家中也最好能有緩衝或偶爾替換的人手,保母自身最好不要只是一個人整天關在家裡面對孩子們,免得有突發狀況或一時情緒時沒有替補或緩衝,給從業的人員參考是,可以考慮和同樣持有保母證照,有相同理念的合格保母一起合作托育;除了因為接受同樣的專業訓練,溝通比較容易外,也比較能夠讓孩子們都享有全時的專注

7.保親關係很重要,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彼此都抱持尊重和開放的心態去接受對方,雙方自然能夠配合得宜,直接受益的也是孩子們;若要上演諜對諜,家長怨,保母也怨,受苦的,還是孩子

8.沒有一種育兒經是絕對正確的,也就是說,只要是為了孩子好的,其實都可能是一種育兒的方式,只有適合不適合;至於判斷保母是不是真心對孩子好,我個人以為,從保母帶孩子的方式去判斷,看保母是圖自己的方便,還是為孩子打算

舉一個例子,聽聞過不少孩子到三四歲還在追著跑餵飯,以我個人的看法和經驗,只要孩子願意嘗試拿湯匙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吃飯,比較麻煩的只是要花的時間比較長,要清的區域比較廣,要具備的耐心比較大,但孩子若學會了,雖然過程很辛苦,但結果對孩子本身和家長卻都是好事;這個時候,保母是願意讓孩子試試看,還是寧願自己餵飯省得清理?

9.建議從業人員要不斷尋找和參與進修課程,除了因為平常都在住家中,可以藉這些進修去自我提升外,也能夠多和同業交流,以保持虛心開放的態度來提升自己的從業資源

10.好保母需要鼓勵,就像全職媽媽需要鼓勵一樣,好保母怎麼好?好在哪裡?建議擁有好保母的家長,一起廣為分享,讓從業者知道”標準”在哪裡,好,可以更好,好的保母,又是如何得到家長的尊重和認同的?有這樣的標竿在那裏,從業人員才有動力前進和成長;一篇惡文,換得的是從業人員的心寒,也會降低從業人員自我要求的標準;你家有好保母?好在哪裡?分享出來吧!畢竟,保母素質的提升,最大受益的絕對還是孩子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外話,為什麼我自己之後不會想繼續從事保母,不是因為收益,而是雖然我的家長給我非常大的尊重和感謝,但,若在相關人事以外的人面前,提及自己從事的行業是保母,就如同若說自己是全職媽媽一樣,得到的眼神都有種莫名的意涵;箇中滋味,大概只有從業人員才了解吧!

 

 

 

一點零散的心得和感想,和需要的人分享
(原作者於 2011-10-12 15:14:51 重新編輯過) 

  於 2011-10-12 21:32 的補充留言
不好意思,我沒想到這篇文有這麼多回應(我覺得應該會只有一兩篇回應然後就沉下去的XD),因為我只有在小朋友午休和晚上才有時間回應,還請有議題要討論的的媽咪們見諒

說真的,我發這篇文,就已經是抱著”公開營業機密”的內幕心態了,所以,媽咪們有疑惑,我若知道的,或者是我自己有經驗的,我很願意公開分享和接受建言

很多媽咪會覺得,一位保母怎麼有辦法同時帶四位小朋友,這部分我要汗顏報告一下,我只有一個人帶三位小朋友的經驗,因為到滿額時我已經聘了一位同樣是證照保母的助理一起合作

但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我一直覺得時間表就是保母最大的商業機密,時間表安排拿捏得宜的話,其實照顧三位孩子真的並不吃力;而時間表是必須至少三個月就要更新一次(要伴隨孩子們的成長狀態做修正),如果要說我要給從業的人員甚至是全職媽媽甚麼心得分享,我自己的感想是:

1.隨著孩子的成長排定時間表: 
  規律的作息有助於孩子常規的訓練

2.能夠應用工具的,就不要花時間力氣去分散掉要給孩子的心力: 
  所以我會用烘衣機取代曬衣服、料理棒取代菜刀、好用的餵食工具來降低清理的時間等等來替代一些人工要花費的時間

  於 2011-10-12 21:32 的補充留言
3.趁早準備和利用孩子們午休的時間: 
  從業之後,我從帶一個孩子的媽咪,到帶兩個孩子的保母一路走來,從早上九點起床一路修正到現在早上五六點起床,熬紅糖薑茶、做麵包、洗衣服、定時電子鍋煮飯、解凍午餐要用的魚品肉品、切理蔬菜、整理環境然後迎接孩子們到來,進行上午的行程(繪本閱讀、玩樂體能、蒙特梭利);忙一早上,等到中午孩子們都午休了,小喘一下,準備點心、洗滌餐具、逛逛網路、然後也小憩片刻,之後就是下午的行程(點心、積木黏土扮家家酒、群體社交活動;洗澡的部分則是可以站立之後的孩子,以年齡相近和性別相同一組在飯後一起洗,仍需要澡盆的孩子則在六點開飯前就先梳洗),孩子們返家後整理環境

舉用餐為例而言,我並不是以兩歲以上以下來區分,而是以是否已經斷奶來做區分,因為喝奶的孩子的用餐時間,和已經斷奶開始食用正餐的孩子的時間是有差異的;畢竟喝奶多半成分都是水分,通常四小時就要喝一次奶,而正餐則是固定十二點和六點開飯

所以像未斷奶的孩子,通常是六七點在家喝早奶,七八點左右到達保母家,大約十點到十一點左右會在保母家喝第一餐,之後則是在兩點到三點左右在保母家喝第二餐,然後是六點到七點喝第三餐

正在進入副食品階段的孩子,剛開始時,上午喝奶的時間不變(但分量可能已經比先前變多),下午奶的時間會變成用副食品的時間(水果泥之類),然後一樣是晚奶

至於進入正式用餐,但仍用餵食的方式的孩子,上午和下午正餐間的間隔,會把已經開始減量的奶,或是搭配水果碎粒當點心,大約進餐時間是在十一點半和五點半(比已可自行用餐的孩子提早約半小時左右)

而開始可以嘗試自行用餐的孩子,則如前所述,準時十二點和六點用餐

所以,媽咪們可以發現,我的時間表上,對於需要一對一專門陪伴的事務,我會用階段性的方式錯開

至於為什麼先餵食副食品的小朋友,因為小朋友吃飽了之後,可以先安置在一旁的安全圍欄內,除了一方面幫助剛從斷奶進入以副食品為正餐的孩子們的輕微活動以幫助消化,一方面讓年幼的孩子可以觀察到較大年齡的孩子如何自行進餐

  於 2011-10-12 21:32 的補充留言
而較大的孩子自行進餐的模式,我會準備小雨衣(避免衣物髒污黏飯粒),用餐桌椅周圍地上鋪有平滑的桌墊材質以便清理,甚至煮飯的時候也要注意多加點水增加飯的黏度讓孩子好舀

因為平常就有觀察較大孩子的用餐,我也備有很大的玩具廚房平常讓孩子們玩,平常家家酒就會有類似的動作在做,以及我個人經驗大約孩子一歲半其實就會想要嘗試自己進食,大肌肉的發展其實到這個階段是應該已經可以做到將湯匙舀到嘴巴這樣的動作的,我單純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將食物舀入口中,只在旁邊提醒姿勢和不要把食物掉到桌上地上

而我個人經驗也發現,只要孩子可以做到了,有興趣了,就讓他嘗試,一歲半的孩子剛能走穩並不太久,對能自己吃飯感到很新鮮,而不過度干預放手讓他嘗試,其實孩子根本不會離開兒童桌椅跑來跑去;而逐漸掌握自行進餐的能力,也讓他開始意識到”我可以”,持續的練習讓孩子能夠越吃越好,對自己也會產生自信

 要注意的是,使用的兒童桌椅要符合孩子的身高,才不會因為高度不符反而讓孩子學習用餐的過程中受挫而失去興趣

4.善用不同階段的玩具和教具 
 很推薦幫寶椅讓開始要練習坐的孩子們使用,推薦費雪的鞦韆給正要練習站立的孩子們使用,但上述都要注意一次使用的時間都不要太長;安全圍欄可以幫助將較大會跑來跑去衝撞的孩子和要學步的孩子們分開;點讀筆可以協助孩子們學習享受自行選擇喜歡的書本和培養閱讀的習慣 
  
5.孩子有興趣能做的事,只要安全,就讓他嘗試 
 大約一歲十個月,兩個小男生就像玩黏土般嘗試包水餃(成品真的可以吃嘿XDD,不過當然不是包花邊水餃啦!只是把邊緣黏合,但做得很認真),第二次做的時候就做得更漂亮了;一歲半就開始學習吃完飯把碗放到水槽,拿抹布擦桌子(擦得不好,但是兩歲左右就擦得很乾淨了),兩歲的孩子就學習自己洗手,洗完手擦乾然後才能吃飯;開始想要自己倒水喝,所以就另外準備了一個飲水壺讓孩子自己倒水

以上,花的時間都是清理的時間,但孩子會了之後,其實省下更多”追著跑”的時間和心力

以上是我一個人帶三個孩子時的心得,當然,有了得力的助手之後,其實就更為輕鬆,能夠為孩子思考更多和注意更多

  於 2011-10-13 14:41 的補充留言
To:......愛與勇氣媽咪、庭庭和紘紘媽咪、沈大媽媽咪 
: 
 回應一下媽咪的問題,坦白說,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制定一位保母總容許數為收托四個孩子,而其中兩歲以下的孩子兩個為上限,其實算是一個蠻合理的人數;再多,我覺得以一位保母而言,通常難以負荷,再少,以相關的設備等的投資報酬率來說,可能不見得均衡

 提一個我覺得蠻重要的想法是,身為媽媽帶四個孩子的作法和身為保母帶四個孩子的基本狀況是不太一樣的;我說的比較直接一點,還請媽咪們不要介意^_^"

 就經濟面而言,媽咪帶四個孩子,孩子是來”花錢”的,大部分的狀況會盡量能省則省,而對保母來說,孩子是來”賺錢”的,保母既然帶四個孩子,經濟上應該要很寬裕,除了應該要能夠添購的節省家事上人工的”工具”,把時間心力完全用在孩子身上,包含教具、玩具,甚至像我所提到外聘幼兒教師到府進行一些適齡的課程,我覺得都是保母”應該”做到的”投資”

 以我自己而言,我的家長們常會笑我說我是做興趣的,每個月都會為孩子添購無毒有品牌的新玩具、教具、用品,說我這樣投資報酬率不符;但我也會告訴家長,家長花錢聘我,就是希望給孩子更好的環境和空間,當然我應該要為孩子投資這些設備;而除了晚上和假日,孩子們整天都在我這裡,我會覺得家長已經因為孩子必須花保母費在我身上,那平常能省則省,把玩具教具的錢花在刀口上,”實驗品”我來做就可以;要是我發現孩子對那些教具玩具真的非常有興趣,而玩具教具本身也真的非常實用,我才會去推薦家長採購

 我以前曾經發文推薦好用的寶寶副食品工具,其實就是我email給我的家長們分享的內容,也順帶給大家參考: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3370604&bid=4&r=29

  於 2011-10-13 14:44 的補充留言
 其實這個觀念也呼應了我先前所說的,如果從事保母是因為有經濟的考量,我覺得保母這份收入,真的不是用來持家的,因為如果是用來持家,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的話,當然就會壓縮能夠回饋在孩子身上的成本,雖然不是說花大錢才能夠教孩子甚麼,但畢竟孩子會長大,孩子的破壞力也很強,玩具教具會舊會壞,總是要更新,若是保母在經濟上很緊迫,當然在這部分可能就沒有辦法做充足的投資 
 但就時間管理而言,我並不贊成保母一下子就收托四個孩子,而是逐步調整,確定自己有能力了,能夠安排好並適應好現托孩子們的狀況,心力仍有餘裕,才漸進式的增加收托名額

 而就實務層面來說,群體的相互學習效應,有計畫的時間規劃,確實會對保母在安排和應對孩子們的生活狀況與突發情形來說,是有絕對的幫助的

 至於就心理層面來說,我其實並不贊成保母長時間收托24小時的孩子,一則是如果視保母為一份工作來看,其實保母也需要休息的私人空間,而對家長而言,雖然或許接送孩子累一點,但畢竟天天能夠觀察到孩子的成長,注意孩子在保母家的情形,自然能夠更清楚孩子在保母家受到的待遇如何;而就這一點而言,站在一樣要帶四個孩子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是保母某方面來說是沒有全職媽媽來的辛苦的地方

 畢竟,全職媽媽,是沒有假期的,保母畢竟是一份工作,工作時間內本就應該專注工作,而在這個前提下,保母要面對的或許大多只是家長和孩子,但以一樣的時間內來說,全職媽媽要面對的,可能還包含丈夫、婆家、娘家等等更多除了孩子以外的事務

 至於媽咪提到的,會不會造成某些保母沒有能力,卻還要硬”更”去收托四個孩子,以我自己所知道的狀況,當時在受訓保母課的時候,全班五十位同學,取得證照後,真的從事保母的人不到十位,事實上,全台灣現在具有保母證照的人員很多,但是從業者比例卻相對非常少,供需不平衡之下,我不敢媽咪說的狀況不會發生

 但雖有難以找到心儀保母的家長,為什麼有的保母預約排隊落落長,但接不到托育委託的保母也所在多有?

 這也是我為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希望我的文章能夠提供家長作為遴選保母的參考,也能夠提供同業間彼此砥礪交流的參考,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引出好保母的資訊,大眾所知的好保母越多,有良性的競爭目標,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地位才能提升,也才能吸引更多有心經營的優質從業者加入,才會是家長、孩子、保母的三贏

 這是我的想法,也是希望自己能夠為社會盡的一點微薄的力量

To:tomato tomato媽咪

 如果媽咪的孩子是剛開始要學自己進食,我覺得最主要的關鍵點是在於孩子的身高和桌椅的相對高度的問題,不見得需要另外購買兒童桌椅,媽咪大概參考看看我的經驗,我自己觀察下來覺得對孩子來說最適宜的用餐桌高度大約在孩子坐下來後,碗底落在胸口橫膈膜處左右的高度,會最適合訓練孩子進餐(其實大人用餐也差不多是這個高度最舒服)

 我自己就用餐部分訓練的進程是:
 1.先採用不易滑動的餐具,讓孩子能夠用叉匙將食物送入口中,好好地坐在位置上用完餐;
 2.開始用一般餐具,孩子會扶著碗,讓碗不會亂跑
 3.孩子會端著碗用餐(就可以不受桌椅高度限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什麼發PartII,是因為蠻意外的,因為Part I的發文,我今天突然整天變得電話多了好幾通,連剛剛打開信箱都收到了好幾封Email

而以下要討論的議題,和Part I差距蠻大的,所以我也另外為文再發言

這邊補充說明一下,我說我滿額,是真的滿額了,而且很可能就是這樣原班底滿額到三年五年我不再從業後(坦白說這也是我才有勇氣發文的主因-因為我不想被質疑為廣告文),媽咪們如果有需要引介或推薦保母的管道可以和我聯繫,但是我真的滿額不會也不能再接托育了(真的不要用帶著遺憾的語氣說好可惜,我聽了真的覺得對媽咪很抱歉^_^",好保母真的還是很多的)

至於有媽咪想要我代為引介或推薦,或是同業有甚麼希望能夠彼此交流的,我想我還是盡量為文統一回覆,除了其實類似的問題一再被提及,公開討論其實也能夠提供他人參考外,也比較不會影響到我日間和孩子們的行程,這點還請媽咪們和同業們見諒,Email或版上留言都可以,還是請盡量不要電話交談比較好^_^"

還是要說,文中我所提出的建議,都是我個人的看法或經驗,僅供參考;既是供人參考之言,如何做在於個人,故而認同與否都沒有關係,請無須筆戰,如果有冒犯,真的還請見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大約整理一下一些媽咪和同業詢問的問題和回應:

1.問:透過系統要找保母,排隊排了好久都沒有下文,甚至回覆說沒有名額
 就我的經驗,坦白說我雖然是系統保母,但是我畢竟不是相關協會中的人,我並不是太清楚為什麼明明很多系統保母沒有案件,但系統還是告知家長沒有保母了或要排隊排很久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個經驗,我自己在從業中間曾經搬過一次家,雖然新家和舊家距離不到一公里,但是在系統的區域劃分上,我仍在同一個系統,只是組別有所不同;當時有媽咪孕中就查到我的資料,請系統引介我,後續系統卻回覆說我已經搬家而無下文(其實我原區的區域督導和新區的區域督導的座位就在同一個辦公室而已,而我當時僅有一個托育的孩子= ="),後來這位媽咪是快要臨盆了,仍然找不到合意的保母,才從我的部落格追到我的聯繫方式,而才有了後續的托育

 所以,我會建議媽咪們可以透過口碑和熟人介紹去引介,除此之外,另一個資源,是區域保母組長,區域保母組長通常是由該區較為熱心的保母擔任,對該區的系統證照保母有哪些很清楚,而且其實多半也認識區域中一些非系統或非證照保母能夠提供給媽咪們比較

 但,推薦歸推薦,還請媽咪們還是要自己去了解保母的環境和理念,畢竟介紹者都不能為實際從業者背書;再者,保母好不好常常並不見得是絕對的,而單純只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溝通的動作最好還是家長和保母間直接進行,其實絕對會比透過第三者來得有效的多

 事前慎選,托育中常溝通,會降低很多誤會的產生;如果雙方真的理念不同,那就終止托育另覓適合的對象,雖然很辛苦,但是會比雙方配合的坎坎坷坷來的好得多

2.問:真的很難接到托育的案件
 我覺得對保母而言,地點是首要取決好不好接到案件的原因之一,如果居住的地點不是交通很方便的地方,有時候真的很難接到案子;就像也有同業說自己家裡環境可能不太適合帶孩子(像家裡有養寵物、空間不夠大之類的),但自己真的很想從事這個行業,我真的很建議,可以找具有這些條件的保母合作,可以用分攤一點場地費,教具玩具費用一起分攤等等的模式合作;我真的覺得兩個理念相近的保母一起合作帶孩子,真的比起一個人帶有太多太多的好處

 首要的好處就是在於當其中一人要做飯整理環境或幫孩子洗澡沐浴時,其他孩子也能夠在另一人的注意下確保安全;甚至萬一發生甚麼急務,也有人可以替手,不至於造成孩子或家長措手不及或保母要冒險帶孩子出門的狀況(這邊要提到的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問題:系統保母雖然有對家長的保險理賠,但這份保險是在”保母承認是自己的過失造成孩子的意外”的前提下,以及意外的發生是在托育的地點發生的狀況下才理賠;所以如果保母是在帶孩子外出時發生意外,保險是不會理賠的)

 再者,是如前所提到的,可以分攤”營業成本”

 最後,則是比較無形的,像是彼此學習成長和情緒調整、精神支持上的互助等等,雖然是無形的,但我個人以為重要性卻遠大於有形的部分

 另外要說的是,接不到托育的案件,與其一再刊登廣告,建議不如參考一下其他同業的環境或意見,看看是否自己言談或環境有甚麼要改進的地方,我常常看到有媽咪從業保母是想在家做點兼差想多點額外收入,這當然是很好,但家長們也會挑選對自己孩子最好的環境和對象,不要說現在對照顧孩子的要求,不再僅是照顧好吃睡而已,就說自己在帶自己的孩子,就不會只是照顧吃睡而已,何況是家長對保母的要求?

 保母不太像是雇員,其實比較像是自己開業的老闆,在開始從事托育之前,真的要先審視自己,是不是把環境和心態都準備好了,否則,自己的軟硬體沒有改善,就算發過多過於頻繁的廣告文,其實也會造成家長有”是不是托育的環境或對象有甚麼問題所以招收不到托育的對象才不斷地招生”的想法,反而更不容易接到托育的委託

3.常保持和同業的聯繫
 一個最大的好處是,避免遇到地雷家長

 我自己剛從業的時候也遇到過,在我而言,要求多的家長並不算是真正的地雷家長,家長的要求只要合理,其實都可以視之為是砥礪自己進步的動力;我在從業之初,一開就就遇到的地雷家長,是我到後來還動用到社會局去協助家長遠離毒品的(這也造成後續我會慎選委託家長的主因);而還有一種家長,是專門換保母的,給某位保母托育一兩個月,拖欠保母費不說,屆時還以保母不適任為由換保母,我曾聽聞同業的實際經驗是有家長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兩歲,就換了大概七八個保母,用這種方法”省”了大概一年半左右的保母費,相信這也是同業們不願意遇到的家長

4.不要吝惜讚美保母
 真的覺得保母做得好的地方,不要忘記給予感謝和讚美,不見得要是實質的加薪或紅包,哪怕只是態度和口語上的感謝和讚美,對保母其實都是一種很大的肯定

 我自己都常常跟我的家長們開玩笑,沒事就給我讚美和感謝,好換我心甘情願做牛做馬就是了XDDD,但其實我真的覺得我的家長們很有智慧,因為他們不吝惜表達這些,讓我在從業的過程中能夠經常保有對自己職業的驕傲和榮譽感,更樂意去督促自己成長和精進

5.保親間的生活”秘訣”分享
 我不定期會辦受託的家長們的聚會,就有點像是幼稚園的懇親會,我覺得,家長們彼此間能夠直接交流,以及和保母間的直接溝通,是很好的互動和信任的基礎;保母也可以藉此機會將自己所知所學分享給家長,其實也會是對自己工作很好的分擔

 舉例,我曾幫家長上嬰幼兒按摩課,也和家長分享餵食或教導如廁的方法,以及分享讓孩子入睡的模式和方法,甚至包含做家事的方法和觀念,好用的生活器具等,保親雙方的配合,讓孩子在學習常規和建立生活模式時更有統一性沒有阻礙,自然保母的工作能夠進行得更順暢

6.不要介意家長的現場觀摩與實習
 我知道很多保母都不喜歡家長過度介入,會覺得自己不受信任,但其實我會覺得,在”營業時間”內,本來大門就應該為家長敞開,畢竟,最重要的孩子在保母身邊,若是不信任,怎麼會把孩子委託給保母?只是,我都會先告知家長,在孩子正常的日作息中,家長來訪,請原諒我沒有辦法分心招待,但家長可以在孩子活動區域間自便,也會請家長不要干預孩子的常規,或特別帶只給單一孩子的玩具或零嘴過來;而因為我常態性會通知家長時間表的調整,家長也會很清楚如果來意是要找我長談,可以在孩子們午休的時間談話,若是要觀察孩子的生活常規,則甚麼時間都沒有關係

 尤其現在少子化,很多家長其實都只有一個孩子,原本並沒有帶孩子的經驗,很多時候其實只是想學習解惑,並不是刻意有甚麼不信任

 像這樣,其實孩子們返家後的時間和假日,家長除非有急務,也幾乎都不會打擾我,平日的溝通夠充足,誤會就會少很多

 我的家長們就常常會提出一些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問題,像是回家就不好好吃飯,我是如何餵食的,為什麼孩子會乖乖吃飯?或是怎麼讓孩子好好收拾玩具,這種時候其實我通常會邀請家長親自到場觀看”實作”

 不過也要分享一下我的經驗,我發現孩子們其實也蠻有虛榮心的XD,有同儕在的時候,看到別人在收玩具了,自己也會跟著收,回家可能就會指使爸媽當奴才了;另外像吃飯,我在Part I有提到,建議要給孩子適當的兒童桌椅和餐具;除此之外,也要去除掉讓孩子分心的因素(像是絕對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但我也遇到,孩子面對我就是乖乖地吃飯,回家給爸媽餵時,就是超級不安分

 我只能說,孩子總是知道最好欺負的是自己的爸媽^_^"

 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眼睛要注視著孩子的雙眼,以前我也分享過的,用”溫柔而堅定”的態度,說的話要做到,孩子才有依據的基準(我們這些當父母的,其實常常是溫柔有之,堅定不足啊XDD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先謝謝給我鼓舞的媽咪和同業們,就像我第一篇心得所提到的,我覺得發這樣的一篇文需要很大的勇氣,畢竟文中很多是我個人的想法和觀點,不見得適用於所有人之外,也可能冒犯到某些對象;但是我確實認為正面文應該要多一些,才真正對大家有益,而各位的鼓勵,給了我勇氣繼續在有空時繼續為文分享,也希望能夠幫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還是再附帶說一句:

文中我所提出的建議,都是我個人的看法或經驗,僅供參考;既是供人參考之言,如何做在於個人,故而認同與否都沒有關係,請無須筆戰,如果有冒犯,真的還請見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對保母家中也有收托齡的孩子的看法

其實我很贊成家中也有托育齡間的孩子的媽咪們從事保母(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保母),雖然我常常看到有媽咪會對這樣的保母提出一個我有點啼笑皆非的問題,說,如果自己的孩子哭了和收托的孩子哭了,先抱誰

會說我覺得有點啼笑皆非的原因是,如果這個問題拿去問雙胞胎的媽咪們,雙胞胎一起都哭了,會先抱誰一樣

就一個從業者而言,應該不是孩子是誰的而先抱誰的問題,而是孩子哭的原因是甚麼,哪個孩子的問題能夠先處理好或比較緊急,先趕快處理好能夠先處理好或比較緊急的孩子的問題,再處理需要耗費比較久才能處理的孩子的狀況

舉個例子,一樣同齡的孩子,一個是尿溼褲子滴到地上了,一個是在吃飯分心了邊玩,要先處理哪一個?

我會先趕快幫尿溼褲子的孩子換好衣服,擦好地板,讓孩子能夠做他原本要做的事,然後才陪伴吃飯分心而動作慢的孩子用餐;我的先後標準判定,是因為尿溼容易感冒,孩子也不舒服,其他的孩子踩到地板也會弄髒,吃飯分心的問題是長期訓練,不是一餐吃得專心了,下一餐就一定也會吃得專心

這個標準,不會因為孩子是自己的還是收托的而有所差異

而我也會建議自己也有收托齡孩子的從業者,要有對事而非對人的心情之外,也要在從業之前抱持一個觀念,把自己當成是愛心媽媽,是在照顧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長大的友伴這樣的想法來收托,而自己怎麼對待收托的孩子,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孩子的價值觀,同樣是為人母,而且也面對孩子相近的成長階段,其實應該要更能夠將心比心才是;雖然我也常跟家長說,我覺得要將收托的孩子當成視如己出是不可能的,但是最起碼,在收托時間內,收托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的待遇要是齊平的,從業者要把自己當成老師,而不是母親

而我會贊成這樣的收托,一則是受到我自己在大家庭中長大的影響,二則是受到早期台灣社會的眷村聚落的概念的影響,其實孩子們在有近齡友伴的環境中長大,對學習和社會化是有絕對幫助的

現在的家庭組成多半是小家庭,也通常晚生,孩子們在家中通常是小霸王的狀態,亦或是因為少和同齡接觸,所以缺乏和同齡相處的經驗,等到上了幼稚園,就很有可能成為老師或同學頭痛的對象,或是不知道如何和同學相處,有同齡友伴,其實是很好的學前社交訓練

而另一點是,正因為保母有近齡的孩子,所以保母本身應該會更有動力去了解近齡孩子的發展教育資訊,以及家長更可以從保母的孩子身上去了解保母的教育方式可能培養出甚麼樣的孩子

2.收托前保親雙方要有充分的教育理念溝通,尤其針對可能有爭議或日後或許可能產生誤解的地方

2-1 就處罰的部分: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通常會在收托前,就先和家長說明清楚我的理念,我不打孩子,但是我會處罰孩子,我處罰孩子的方式,也比較不用做家務的方式去處理(我覺得,這會讓孩子把做家務和處罰畫上等號,但就我的觀念而言,家務是家中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分擔的事,只要孩子能做了,做得到了,哪怕做得不好,孩子做完我還必須收尾,我也寧願讓孩子嘗試自己動手,如果孩子把做家務和處罰畫上等號,很可能以後孩子會認為做家務是自己做錯事時才要做的事,是件苦差事),我會用健體式的處罰方式,而且視孩子的年齡和體能去調整時間(關於建體式的處罰方式,請參考:http//www./....../...

2-2 就孩子打鬧追逐的部分:
 我自己家中鋪設的是3CM厚的SGS認證無毒舒柔墊,所以孩子跌倒,其實很難有傷筋損骨的傷,通常是因為驚嚇或輕微的疼痛而大哭,收托前我就會和家長溝通,孩子跌倒大哭,我不會去扶孩子,我會口頭安撫,然後伸出雙臂等孩子自己站起來走過來,那時候我才會擁抱孩子安慰孩子;我想培養的,是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

 而對於孩子們之間的打鬧,對於年齡有差距的較小孩子的打鬧行為是不可以的,但是近齡的孩子之間,我的原則還是一樣,只要是不傷筋損骨的,不是拿物品丟擲的(我覺得這一點也牽涉到惜物觀),我通常是在一旁觀察,而不予介入的腳色;等孩子們打鬧玩,開始大哭了,我的處理方式和孩子們跌倒一樣,對於還不太會說話的孩子,我是口頭安撫,讓孩子自己過來尋求擁抱,對於已經開始能成句的孩子,我會讓孩子試著傳達自己的不開心以及爭執的緣由,一方面訓練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是讓孩子們培養同理心,傾聽對方之所以和自己打鬧的原因,以及自己的行為造成對方不開心的原因

 所以,看到最近很紅的一篇幼稚園瘀青文,其實也讓我很有感觸,我很感謝我的家長們認同我的理念,我也想說,其實真的如果不是傷筋損骨的傷,家長們可以透過保母和對孩子的觀察,去了解孩子受傷的過程和原因,只要不是保母疏忽或刻意虐待造成的,其實真的可以不必反應太大

 我自己收托的孩子裡面,有一位是一歲多才到我這的小女生,剛到的時候腿部瘀青累累,孩子的媽咪從事過幼教,在到我這之前,是媽咪自己帶,剛學步的孩子嗑嗑碰碰,細嫩的皮膚難免留下瘀青;到我這邊之後,大型的體能用具和與同儕的”交流活動”一下子變多,瘀青卻反而減少了許多,原因當然是保母家必須要有安全設備,一般家庭很難把孩子所有的活動空間都做足防護,但即便如此,也仍不免偶會出現傷痕,我自己覺得,保母應該主動和家長說明傷痕出現的原因,而如果保母沒有說明,家長也要詢問,保母對於傷痕的來源是否清楚,也能夠判讀保母是否全心在觀察著孩子的動態

 這還是如同我先前文中提過的,托育前完整溝通,托育中有疑慮就立刻討論,會比累積了一大堆疑問或誤會兩相猜疑來的好

明天要受訓上課,今天為文暫且到此,希望能夠給需要的人一些參考
之後我想分享的是從事保母的好處,以及一些意外發生時的處理方式,如果有媽咪或同業有甚麼想了解的議題,也很歡迎再提出交流

還是要說,希望能夠引出更多好保母的資訊,和好保母做得好的地方的細節,能夠有正向的交流,是我為文最大的原因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因為好幫手榆珍的存在,才讓我有辦這個Party的念頭

畢竟我對女生的頭髮一竅不通啊XDDDDDD

 

睿小時候的南瓜燈,也決定動手來做一人一個了

 

當年做的南瓜燈

 

DSC04989.JPG

開燈的時候看來挺和善的

DSC04987.JPG  

關燈就有點詭異感了,這才有萬聖節氣氛咩XDDDD

家長不用擔心燃燒的問題,因為裡面是LED燈和插座

 

唯一的問題是,防腐最多大概兩周生命期XDDDD

不過沒關係啦!小朋友的回憶最重要

更傷腦筋的是要怎麼把南瓜肉用各種變化消耗掉

小鬼們的大便大概會有兩周都是橘色的吧XDDDDDD

 

 

這次給小鬼們準備的派對服

 

75899_20110914112421_320.jpg76129_20110915153611_320.jpg76234_20110915174603_320.jpg76269_20110915181039_320.jpg  

 

好期待啊XDDDDDDD

 

PS:那天開放洗澡蠟筆顏繪活動給家長們回家洗到哭好了XDDDDD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寶寶鬧罷工!不喝奶了怎麼辦?會長不大嗎?生病了嗎? 
   
寶寶到了3、4個月及1歲左右的學步期階段,常會出現厭奶現象,一整天喝不了多少奶,這可讓爸媽急壞了,擔心寶寶長不大,更擔心是否生病了!這時該怎麼辦呢?

 


寶寶為何厭奶?
 

是正常的生理調適過程 
  大人也不是靠「奶」作為主食的,所以寶寶漸漸長大之後,自然會有個生理調適過程。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都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會「斷奶」,而「厭奶」只是執行斷奶的必經之路罷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隨著身體的成長、茁壯,「奶」所能提供的熱量相對而言就顯得不足,大約每30公克的「奶水」只能提供20大卡的營養,而每公克的肉類(蛋白質)卻可提供4大卡、每公克的飯類(澱粉)也可提供4大卡,每公克的脂肪更可提供高達9大卡的熱量。所以「奶水」只是用來養育初生的嬰兒,當寶寶較大,活動力增加了以後,需要更多的熱量與營養時,就會想吃其他營養熱量較高的食物。

◎表示寶寶該吃副食品囉! 
  所以當寶寶出現厭奶現象時,表示寶寶已經需要開始接受副食品了,父母此時除了餵奶時間不宜過長外,可以視寶寶月齡增加副食品,提供孩子充份的營養。到1歲時,寶寶喝奶量應減為早晚兩次就已足夠了。

  也有專家認為,若嬰兒出生時因為胎內環境「太補」,使得寶寶的體重百分位高於其遺傳應有的百分位,也會在出生後慢慢經由「厭奶」,使其百分位回到該在的位置。

◎可能是「喝奶罷工」 
  另外,有一種特別的厭奶,會在某些時期發生,而後又恢復。例如有些小寶寶可能連續幾天不愛喝奶,但之後又漸漸恢復奶量,這段時間我們有時不稱為「厭奶」,而戲稱為「喝奶罷工」,通常是因為身體不適(腹脹、排便困難、長牙、生病、打完預防針)、心情不佳(搬家、媽媽生病、家中不和諧、太多訪客或雜務等等)或換奶不習慣等,並不是真的不想喝奶,只是跟大人一樣,不舒服就不想吃罷了!

 


厭奶的兩大高峰期
 

◎3、4個月左右 
  正常的新生兒,在剛出生的時候喝奶通常很專注,餓了就哭、飽了就睡,體重快速增加,前2個月每個月可長1公斤,爸媽通常都會很有成就感。

   但到3個月大之後,大部分的寶寶開始會吃吃玩玩,邊吃邊看,有時還發出聲音,一點都不專心。這時候的寶寶對周遭環境有很強的好奇心,只要周遭有聲響、有人走動,就停止吸奶,顯然其他事情對寶寶說來,比喝奶有趣多了。

   同時,大於3個月的寶寶,其成長速度已較趨緩和,對營養與熱量的需求減低,也不再像新生兒時期那麼愛吃了。所以3~4個月大左右,很多家長就會面臨到寶寶的第一個「厭奶」高峰期。另外,有些寶寶也會開始長牙,咬東西會比較舒服,相對的也就不愛吸奶了。

◎學步期(大約1歲時) 
  此外,學步期(又稱離乳期)是第二個厭食高峰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大概一天喝2次奶即可,固體食物漸形重要。發生厭食的原因,多是孩子可能過晚添加副食品,或副食品添加方式不當(加入奶中而非調成糊狀餵食),使得咀嚼能力未能有效訓練,而不習慣吃固體食物,所以仍以配方奶為主食,而排斥固體食物。所以,爸媽最好按照副食品建議添加的時間,慢慢幫寶寶添加,並且逐漸減少配方奶的量。

 


哪種情況必須就醫?
 
  一般若「厭奶」沒有影響到正常的身高或體重曲線,大多是不要緊的;但若是厭奶期過長,且對其他食物亦無興趣,造成身高或體重生長遲滯時,就需請小兒科醫生檢查是否有其他病理性的問題存在。

◎0~3個月寶寶厭奶要特別留心 
  越小的寶寶發生厭奶的狀況越是要小心。0~3個月的小寶寶發生嚴重厭奶,通常表示小寶寶可能有某些身體不適,或可能有代謝上的疾病,而且因為小寶寶的營養來源完全來自母乳或配方奶,所以一旦進食量過少,就可能導致脫水,進一步可能併發休克、腎衰竭等,必須積極就醫檢查治療。

◎有伴隨身體不舒服的徵兆 
   由於厭奶也可能是一個伴隨急性、慢性疾病的徵兆,所以若厭奶伴隨有臉色不好、活力減低、煩躁不安、昏昏欲睡、呼吸急促或喘息、發燒或低體溫、呼吸道(鼻塞、鼻涕) 或腸胃道(哭鬧不安、腹脹、腹瀉等)症狀,就需立刻帶給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不要小看奶垢 
  小寶寶舌頭上或口腔的白點,可能是鵝口瘡(黴菌感染),會造成口腔疼痛,使寶寶食量突然變少。需要請醫師開藥塗抹或服用,且要將所有的奶嘴或奶嘴頭換掉,母乳哺育亦要注意母親乳頭是否有被感染。

◎生長遲滯 
  若厭奶期超過一個月以上,雖然精神不錯,但其奶量少於每天每公斤體重100㏄,或生長曲線的體重百分位已經掉到兩個區間以上,甚至小於3個百分位,就要帶小朋友給醫師做進一步的營養評估。建議家長應該於每次健檢時帶小朋友到醫院健檢,同時記錄其身高、體重及頭圍於生長曲線表上,以便早期發現寶貝是否有生長遲滯的現象。

 


結語 
  「厭奶」是絕大部份寶寶都會有的過渡期,如果孩子的活動力和發育正常,無需過度憂慮,可用上述的方法試試。反之,若厭食期拖得太長,體重曲線下滑太多,或伴有其他生病的跡象時,則應該立即就醫,不可輕忽。希望每個小寶貝都能快快樂樂,好好吃(奶)飯長大喔! 

 

<2007年3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文/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陳銘真 輯/張玉櫻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別溺愛我。我很清楚的知道,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我只是在試探你。

 

2. 別害怕對我保持公正的態度。它反倒讓我有安全感。

 

3. 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來分辨它。

 

4. 別讓我覺得我比實際的我還要渺小。它只會讓我愚蠢的裝出超出我實際年齡的傻模樣。

 

5. 如果能夠,請別在人前糾正我的錯誤。你私下的提醒,會讓我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行為。

 

6. 別讓我覺得我犯的錯誤是一種罪。它會降低我的人生價值觀。

 

7. 當我說「我恨你」的時候別太沮喪。我恨的絕不是你,而是那降生在我身上的壓力。

 

8. 別過度的保護我,怕我無法接受一些「後果」。有的時候,我需要經由痛苦的方式來學習。

 

9. 別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時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

 

10. 別嘮叨不休,否則有時候我會裝聾作啞。

 

11. 別再倉促或無意中做下允諾。請記住,當你不能信守諾言時,我會是多麼的難過。

 

12. 別忘了我還不能把事情解釋的很清楚,雖然有時候我看起來是有能力的。這也是為什麼我不能事事正確無誤的緣故。

 

13. 別太指望我的誠實,我很容易因為害怕而撒謊。

 

14. 請別在管教原則上前後不連貫、不持續。它會使我疑惑,而對你失去了信任。

 

15. 當我問問題的時候,別敷衍我或拒絕我。否則你會發現我終將停止對你發問,而向它處尋求答案。

 

16. 別告訴我說,我的害怕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試著去了解,便會發現它對我是多麼的真實。

 

17. 別暗示或讓我感覺到你是完美、無懈可擊的。當我發現你並非如此的時候,對我將是一項多麼大的打擊。

 

18. 別認為向我道歉是沒有尊嚴的事。一個誠實的道歉,會讓我對你更接近,對你感覺更溫暖。

 

19. 別忘記我最愛做實驗,幾乎每天生活中都離不開它,請容忍。

 

20. 別忘了我很快便會長大。對你來說,要和我一起成長是多麼不易的事,但請嘗試。

 

21. 別忘了沒有那許多的了解和愛,我是不能成長茁壯的,但是,我並不需對你說出這點,對不?

 

有時候,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

 

有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幼兒律動(試上:10/20上午10:00~11:00)

2.功夫武術(試上:因老師受傷,時間順延)

3.幼兒蒙特梭利美語(試上:每周二傍晚六點半到七點半)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3571266&bid=6&r=113&page=2


我當學生的年代,老師是「天地君親師」五倫之一,真的是「天下無不是的老師」。那時,學生敢回家告老師狀,絕對是討打。當老師被尊重時,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表現出值得尊重的風範來。印象中,幾乎每個老師都把學生當自己兒女帶。 
 但,自從「家長團體」出現後,五倫中的老師慢慢降格成受雇的「教員」,教育,也從志業淪為職業。 
 其實,家長團體應該扮演輔助老師完成教育志業的角色,不應自我膨脹成監督、管理教員的「老闆」。教育,本是高尚的良心事業;遺憾的是,被教育部與家長團體如此亂搞,斯文還真不如掃地!

教育之道無他,就是愛與信任而已。諷刺的是,教育部似乎不懂教育之道。學生需要老師的愛與信任,老師一樣需要上位者的關心與信任。教育部與家長團體怎會連這都不懂呢? 
~~~~~~ 轉自我見我思-別侮辱老師們 2011-06-23
· 中國時報· 【莊佩璋】

孩子 要寵 就請自己在家裡寵

孩子 是要承擔未來的棟樑 而不是廢人

你在用什麼東西餵養你的小孩???

自以為是的人權??(非洲的難民可是連你家的狗都不如)

還是 不知廉恥的以為自己最大??

台灣 永遠都能這麼富裕?????(那是前人艱辛的苦過來的)

不要以為別人 為你的小孩付出 是應該的

這世界不是 你付了錢就應該~~~沒有什麼是應該的!!!!

人家說 棒打出孝子 就連"孝順"都是 訓練才出來的

這些 禮教的薰陶 都不是 再多的薪水.福利 可以平衡的!!!

有禮義廉恥的人 不會做出隨意批評..惡意重傷...或瞧不起別人的事

可是 現在很多的名嘴 很多家長 自以為是 的負面思維

都在殘害台灣的未來!! 教育 可是 百年大業!!

台灣教育失敗 就不會有好的將來

我們溺愛下的孩子 經不起考驗 扛不起重責大任

而成為懶惰.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寄生蟲!!!!!!!!!

 

台灣 會倒的更快吧!!!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很認同這篇文章所說的,自己也努力朝這個方向努力,盡量在不對小孩體罰的方式下,做到讓孩子學習為自己的行為和決定承擔後果

為人父母或當孩子的引導者,何嘗不是時時刻刻必須學習成長的?

自勉

 

※※※※※※※※※※※※※※※※※※※※※※※※※※※※※※

 對待小孩有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的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

※※※※※※※※※※※※※※※※※※※※※※※※※※※※※※

比較亞洲父母與歐美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方式,常發現歐美家長就比亞洲家長來得民主開放些,她們視每一個小孩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會重視「尊重」與「溝通」。但例外的是,西方家長對於小孩的社交禮儀及餐桌態度,就有著遠比亞洲家長更嚴格的標準。

猶記得一年前,我受邀到德國友人家作客,友人有一子,年約四歲,用餐前,友人特別以小碟子盛一小份食物和藹的告訴小孩:「如果沒有乖乖吃完,那他就沒有任何餐後甜點了。」當日晚餐,美酒佳餚,大人痛快閒聊,年幼稚子不知何時已不聲不響離開餐桌,留下一碟只扒了幾口的殘食。

宴末,女主人端出巧克力冰淇淋,小孩一見是自己最愛的甜點,露出機靈的目光,百般央求媽媽分一些解饞,德國媽媽卻絲毫不為所動,只顧招呼客人。 我心中暗想,不過是個四歲的幼童,做媽媽的何必如此一板一眼,嚴厲以對呢?

過了一年,再度受邀到同一家庭作客,小孩的改變著實令我吃驚,用餐前,媽媽依然約法三章,只見小孩認真用畢餐盤食物,並徵詢媽媽同意,才離開餐桌到角落玩玩具。所以,當天,小孩吃到了喜愛的餐後甜點。

德國友人對我說:「對待小孩,有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的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與德國鄰居出外野餐。百花綻放的春天,與鄰居一家人郊遊踏青,鄰居太太準備了新鮮的麵包、乳酪、香腸當作午餐。隨行孩子們因禁不住原野的呼喚,不顧飲食而嬉戲遊玩。媽媽告誡小孩,用餐時間如果離去不吃,到下午回家前,不會再有任何食物。小孩依然玩她們的。

果然,開車回家途中,小孩們哭鬧著肚子餓,德國媽媽視而不見,同行的爺爺奶奶也立場一致,並未遊說鄰人。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竟果真不給小孩任何食物,任由其哭鬧。事後,我與鄰居太太聊及此事:「小孩子哭著肚子餓,你心裡不難過嗎?」鄰居太太說:「當然也會不捨得!可是,只要想到,如果父母自己先違背原則,那麼教育小孩就會一次比一次難。

我又再半開玩笑問:「可是,你不怕小孩生氣,或長大後留下心理陰影?」「不會,因為我們自己孩提時代也是如此教育,當時也會偷偷抱怨父母,可是,日漸成長便會理解父母要求……」鄰居太太說:「其實,教養小孩並不難,難的是父母親本身,是否可以前後立場堅定,這對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是一種『意志力』的考驗呢?」

有太多的父母因為心軟,因為疼惜自己的孩子,所以無法堅守自己說出的話, 結果小孩就順竿而上,越大越難教育…… 
這種情形在我們出外到餐廳吃飯時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小孩……

在我們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同時,是否也可以和她(他)們溝通,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堅持與原則。或許一時之間您會覺得不忍,您會覺得孩子吵鬧感到不耐,但請您堅持,因為這是訓練孩子們

「為自己行為後果負責」及提昇「挫折容忍度」最好的時機。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