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主報告
需要台北縣保母的媽咪可以直接在這裡跟我留言,我可以幫忙推薦喔!

目前分類:媽媽經碎碎念 (10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晚餐菜單:瑞士國菜-Rösti 和 普羅旺斯燉菜ratatouille

DSC07997.JPG  

 

很清爽,適合大人和孩子的一道歐式家常菜

 

   DSC07998.JPG  

晚餐真正的樣子

 

DSC08005.JPG  

煮後心得:個人以為,Ratatouille是一道可以變化很多,可以當主菜,也可以當配菜的菜餚,而且因為主要的差異或許該說會在烤底醬汁的調配,媽媽可以調配"自己的媽媽味"

會想煮這道菜是因為裡面有很多我們家有人不愛吃的東西,像甜椒、茄子,我自己又加上了白蘿蔔(因為吸湯汁好入味),做好之後完全沒有甜椒或茄子的強烈味道,非常的溫和,不會再被小朋友拒吃

非常好吃,推薦

PS:因為上次說一堆自製的東西被要求要拍照才不會NPNT...但是經過這次紀錄我覺得可能不太會想再邊做菜邊拍了= ="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台灣政壇行政院長 孫運璿曾給兒子寫過一封信:
這封信很快流傳於各大網站,很多父親 看後感觸很深,我覺得不只給兒子,其實適合所有人看!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送給兒子的備忘錄 我兒: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則: 
(一) 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 說好。

(二) 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

(三)這備忘錄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回來的體驗,可以 成為你的成長省回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一) 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懷,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 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 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 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 喜歡你,請你必須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二)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 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 的一切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 遠離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 不如早點享受。

(四)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 如果你的所謂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慢沖洗, 讓心靈慢慢沉澱,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 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五) 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但並不等於不 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以手無 寸鐵,謹記!

(六) 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的半輩子,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 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Benz(賓士),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 己負責。

(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 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 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八)我買了十多二十 年六合彩,還是一窮二白,連三獎也沒有中,這證明人要發達,還是 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並沒有免費午餐。

 


(九)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 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11/08/09 15:55 

加拿大研究發現,幼童最好在一歲半就開始學上廁所。越大學會上廁所,對孩子的膀胱發育越不好。

 

加拿大阿爾柏塔大學的「吉多」博士說,孩子應該在十八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練習尿尿。在這個年紀練習可以讓他們早些學會控制自己的膀胱,以免長大以後尿不乾淨,容易造成膀胱感染。

 

「吉多」說,男孩得學會站著尿,所以學習的時間要更長。

 

以往,醫生認為兩歲開始學尿尿就可以了。

 

 

保母受訓時也是說兩歲,保母證照考試的內容該變了嗎= ="

學者的理論很多,也常在變,我個人以為,最好的做法,就是看孩子的發展狀況吧!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紀錄一下....

 

孩子們有開始要進入三歲的階段了,準備要開始聘請一些專業的老師來到府上課,目前預計要準備的教材和課程

 

藝術創造類:

陶土課

黏土課

音樂課

 

語文類:

英文課

故事課

 

肢體運動類:

游泳課

律動課

體操課

跆拳課

 

有甚麼想找的課程和老師,屆時再記錄;姐妹們如果有甚麼希望孩子學習的,也請給我一些建議,我會準備需要的教材和設備,再請老師來指導

最近也在評估是否要去上LASY的師資培訓課

 

我會的,我來教,不會的,我就請人囉!

 

附記:以前每次提及這個想法,總是被其他同業說我這樣根本就是賺不到錢,事實上,我卻覺得對我也是學習和投資,這也才是我想要的,將保母和幼稚園結合的幼教環境;還是終歸於一個最簡單的想法:體驗,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尤其趁孩子們還沒有上小學,還沒有所謂考試壓力的時候,童年的各種體驗,都是成長過程中最難得的回憶和未來發展的根基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蕭條中7年賺到15,000,000】(致富館)P.187~P.188

孩子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儲蓄?應該從有第一筆零用錢了時候開始。要讓小孩子儘早養成這種自我支薪的習慣,並幫助孩子再儲蓄和財富議題上建立有助益的信念。我的一位朋友在要開始給八歲女兒零用錢的時候,他先給了她150元,然後叫她做到他的車子裡,說他必須告訴她一些重要的事。

父親把車開到市裡最貧窮的一區,這是他們一家曾經住過的地方。那裡到處一片灰寂,沒有綠色植物,只有灰塵和水泥牆。他問女兒喜不喜歡住在這裡,還是喜歡他們現在住的那一區。

他向女兒解釋說,未來10至15年她可以和爸媽住在一起,但之後她必須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她可以選擇住在醜陋的環境裡,也可以同樣住在美麗的房子裡。他告訴她,她現在就可以決定。

父親花了半天的時間,為女兒解釋儲蓄和自我支薪的概念。每到一個骯髒污穢的窮社區,他就帶她一起下車,四處繞一繞。他們在一家骯髒的餐館裡吃午餐,當女兒露出厭惡的眼神時,他告訴她:「住在這裡的人,都是一次把150元全部花光光。」

回到家以後,他們做了一項儲蓄計畫:她想把150元中的75元存起來,而她每存一元,父親就為她再存750元,等於一個月存3,750元。

假設,這位朋友和他的女兒執行這項儲蓄計畫只有七年,然後父親停止每個月為女兒存3,750元。但以這種方式,他的女兒在不到32歲,就擁有超過300萬的存款,而父親則只投資了31萬5千元。

想想看,如果你一直執行你收入50%的儲蓄計畫,你現在累積的財產會有多驚人(先不要預想是否可行)。但當然你一定要在你把100%全數花費在(你認為的)『必要支出』之前,就開始這項儲蓄計畫。

給小孩子零用錢卻不教他們善用金錢,其實是很不負責的行為。雖然讓他們了解處理金錢和創造財富的方法,可能需要花費一點時間,但我們的小孩可以因而得到大部分人所沒有的機會:利用這種方式了解金錢的真正價值,認識金錢是自然的、正當的。

當一個人沒有金錢的時候,金錢會變成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不要讓你的小孩過度重視金錢的價值,讓他們決定金錢是生活中自然的因素。在這方面,你的態度對小孩的觀念很有助益。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五個發展特徵

作者:張瀞文 出處:親子天下

1至3歲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學步兒「難纏」,是因為身心面臨了重大的發展。父母有哪些事一定要知道?又可以怎麼做,幫助孩子順利跨越這段從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

一歲的妮妮很喜歡將桌上的東西統統掃到地上。爸爸好言相勸無效,有次發火打了她,她當下哇哇大哭,隔天依舊以此為樂。

兩歲的小米想喝飲料,媽媽拿柳橙汁時他大哭大鬧,他說的飲料是多多,不是柳橙汁。媽媽好不容易弄清楚了,給他多多,他又氣得打翻,因為杯子不對!媽媽每天在這些戰爭中精疲力竭。

好幾次,奶奶帶著三歲的如如,開心去超市買東西。到了門口,她突然就耍起脾氣來,既不進店裡,也不回家,什麼都不要,任憑奶奶好話說盡,結局總是大哭一場。

西方「恐怖的兩歲」、東方「三歲小孩,貓狗都嫌」的「名言」,在有小孩的家庭流傳。短短幾個字的確安慰了父母,因為那代表了,或許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

這個小人兒,常常讓你前一秒氣得快要爆炸,轉瞬間,卻因為他笑著奔向你給的擁抱,完全融化,棄械投降。搞不懂這個又哭又笑、大吵大鬧的小孩,怎麼如此的麻煩、難懂,卻又如此的可愛。

父母又愛又恨的學步兒 
發展心理學稱一到三歲的孩子為「學步兒」。短短兩年間,孩子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會分辨人我好惡,嘗試許多生命第一次的體驗:嫉妒、憤怒……。

有人稱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常被拿來與青少年相提並論;學步期是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就像兒童轉為成人必須經歷青少年期一樣。

人生中不可能再有一個時光,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中身心面臨遽變,孩子面對的「成長壓力」,其實不亞於成人的生活壓力。這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階段。

學步兒之所以「難纏」,是因為身心正面臨父母可能不知道的發展。

發展特徵一: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研究發現,一歲半到兩歲的學步兒會開始試著去控制令他們苦惱的人或物。他們也會透過和同伴說話或玩玩具等策略,因應需要等待點心或禮物的挫折。

小人兒的心中,每天都有好幾種情緒在作怪:恐懼、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緒都是孩子第一次經驗到,他必須面對並處理這些情緒,對他來說是人生的大課題。

根據約翰‧洛斯門(John Rosemond)在《兩歲小霸王》書中的說法,兩歲孩子的智能總是比體能發展得快,所以孩子可能已經知道事情的解決方式,卻無法付諸行動實現。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也解釋,兩歲孩子已經有很多想法,但是語言能力卻還不夠成熟,無法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會讓他們挫折及生氣。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可能因為孩子「很難搞」而苦惱,其實孩子也不好過。他絕非「故意」做對,只是處於身心遽變的不穩定狀態;他最壞的時候,正是最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刻。父母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他。

1.抒解他的情緒:台北市三民托兒所所長李慧娟認為,情緒化是幼兒的本質,這是他一生對光線、色彩及線條最敏銳的階段,所有他接收的都會反映在情緒上,有時也不知道原因,加上語言能力有限,很難表達其中細膩感知。對於孩子的情緒,先不要問理由,而是接受他:「你心情不好喔!」

2.教他更好的情緒表達方式:孩子有情緒時,不要壓抑,鼓勵他用語言表達挫折和憤怒。如果他的語言技巧還不純熟,試著幫他說,幫他重組句子,或用完整的語句重述心情:「沒辦法完成拼圖,讓你很生氣,對不對?」 
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學步兒,冷靜但堅定的和他說話可以幫助他消氣。你對待他的方式,就是他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的對象。

3.建議他另外的解決之道:學步兒其實已經有察覺情緒的初步能力,出現令人沮喪的刺激時,他會試著轉移注意力,或試圖控制。引導他說出感覺,並轉移注意力到比較舒服的情緒上,像是:「媽媽現在不在,不過等她回來,我們就可以一起讀故事書了。」

發展特徵二:是個追求自主的探險家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一到三歲是人格發展成「活潑自動」或「羞愧懷疑」的關鍵。這個階段兒童必須學習「自主」──吃飯、穿衣、大小便等。若無法獨立自主,孩子可能會轉而感覺羞愧、懷疑自我能力。

突然學會走路、說話,讓孩子的探索疆界更為廣大。為了追求獨立自主,他可能有一些危險動作:堅持自己過馬路、自己喝熱湯、拿剪刀剪紙等。

孩子想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可以做什麼用?能夠打破嗎?透過接觸把事情弄清楚,是個停不下來的小探險家。這些探險幫助他建立自主能力,分辨人我,了解自我地位。

父母可以這樣做: 
凡事堅持自己來,是孩子發展個性的宣示,透過這個過程,他成為有自己思想的人。

1.給他無障礙探索環境:將家中危險物品盤點清楚,如清潔劑、藥品、刀子等,或是珍貴的物品,如水晶、名貴陶瓷等,收到孩子拿不到的高處或放入有安全栓的廚櫃中。同時將孩子可以探索、觸摸、試驗的東西拿下來,放在他可以隨手拿到的地方。在他高度可及處留下一個「寶寶的櫃子」裝他的玩具和物品,讓他可以盡情翻箱倒櫃。

洛斯門在《兩歲小霸王》一書提醒,孩子大約兩歲半左右會有分辦是非的能力,這時候父母可以慢慢將一些物品歸位,並且向孩子介紹,讓他摸一摸、聞一聞,充分滿足好奇心,再放回原位。並且教孩子分辨哪些是可以玩的玩具、哪些不能亂拿。

2.教孩子如何安全探索:這時候的孩子樂於學習,尤其是與生活有關的一切事物。

孩子想自己吃飯時,準備易拿握、不易摔壞的碗和湯匙給他練習,並忍受孩子練習吃飯時滿地食物、滿嘴飯粒、滿手油膩膩的情況。孩子想玩水時,與其禁止,不如開放一個小小空間讓他知道在哪裡玩、怎麼玩。孩子想幫忙家事時,拿安全的刀子讓他幫忙切香蕉,分配個碗讓他洗。

3.引導他達成目標:好的引導需要清晰的步驟。若父母希望孩子進到家裡就去浴室洗手,就必須帶著他做,並且一個一個步驟講解。「把袖子拉起來,水龍頭打開,雙手沖濕,壓一次泡泡,手心手背搓搓搓,把泡泡沖乾淨,手擦乾。」更重要的是,把任何的引導和生活教育都當成遊戲,帶著孩子做,並且樂在其中。

發展特徵三:變得更為倚賴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出現另一個極端:更倚賴。在嬰兒時期膽大包天的孩子,可能突然變得黏人、膽小,怕陌生人、怕分離、怕黑或打雷。

因為探索讓他知道世界比想像中更複雜,他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極限,甚至會感到不安全,轉而更倚賴照顧者。這是學習獨立的過程。

另外一個可能是,他的想像力(抽象思考)開始發展。所以報紙發出窸窣的聲音,會讓他覺得報紙變成活的東西,或可能做出可怕的事。

父母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的倚賴,洛斯門建議: 
1.允許孩子黏你:為了學習獨立,孩子必須先接受、處理他的不安全感,父母能夠給予安慰是最好的。足夠的安全感使他有信心探索世界。讓他黏你,將來他就不會那麼黏;在他需要時抱抱他,最後他就不會那麼需要人抱。

2.讓孩子相信你有能力保護他:孩子害怕時,不要問他為什麼,因為他說不清楚;但也不要輕視他的恐懼。先接受他的心情:「我知道你覺得黑黑的很可怕。」或認同他的感覺:「我小時候也怕黑喔!」 
接著運用使他害怕的想像力趕走恐懼。請他想像有個超人叫「嚕嚕」,害怕的時候叫嚕嚕的名字,嚕嚕就會進房間把妖怪趕走。

3.穩定的生活作息:《聽,寶寶在說話》一書指出,幼兒強烈獨立慾望的初兆之一是恪守規則。兩歲孩子會嚴格遵守從觀察學得的某些規則:何時該做什麼事?什麼東西該放在哪裡?可預期的生活節奏,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

發展特徵四:公然挑戰父母,愛說「不要!」

學步期的孩子愛說「不」,因為孩子突然發現,這個簡單的字竟然可以拒絕大人的指示。弘光科技大學講師李淑如解釋,在小孩心中,大人世界原來是絕對權威的,當他敢挑戰、敢嘗試碰撞原來很權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長」的宣示。

孩子的反抗行為(例如:一直將桌上的物品往下丟、做所有你告訴他「不行」的事、替他穿衣或餵他吃飯時猛搖頭說「我不要」等),都是在測試限度(你的耐心限度、你的規則限度,以及他影響及改變環境的能力限度)。孩子正積極按自己的極限處理事情,看看事情不是原來的樣子,會是什麼樣子?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會感到困惑:原先那個快樂、可人的孩子,怎麼變得如此難纏、固執、為所欲為?面對公然挑戰父母權力的學步兒,你可以這樣做:

1.欣賞他的勇敢:你的孩子又「長大」了,而且很勇敢!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很難「欣賞」,不妨採用《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書中的建議:每一天的結束前,寫下十件今天孩子做得很棒的事。這有助於你更正面看待孩子的作為。

2.故意投降:《聽,寶寶在說話》一書建議,處理學步兒煩人的不適當要求,最好的方式是故意投降,讓他發現要求並不適當。例如他堅持夏天穿最喜歡的毛背心,就讓他穿,讓他體驗不舒服的感覺,自動把背心脫掉。

3.轉移注意力:有立即危險的情境,就不適合讓孩子做決定,應該將他抱起並限制其行動。最好的方式是轉移他對眼前事物的注意力,到新的、有趣的事情上。

4.堅持他該有的常規:不論你覺得他是如何霸道、難纏,都必須維持他應該遵守的常規。任何讓步都會使他覺得越界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已經講清楚規定,孩子還不為所動,不妨使用安妮特‧卡斯特尚(Annette‧Kast-Zahn)在《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書中的建議,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不要理會他的反對。讓他知道,你體諒他、接受他,但只有你才是掌控局勢的人。

5.好的身教:可喜的是,和「宣示獨立」一起出現的是「社會參照」的運用增加;孩子在決定自己要如何面對新刺激時,會先看爸媽的反應。例如在路上遇到一隻大狗,孩子會先觀察父親的臉,才決定他要怕狗呢,還是趨前去摸摸狗。

孩子表面上處處與你作對,其實一言一行都模仿你。面對又哭又笑、情緒起落大的學步兒,「身教」勝過更多的教育理念。

發展特徵五: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學步兒以為別人所想、所見、所感覺的,「理應」跟他一樣,無法理解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經常遇到的例子是:玩捉迷藏時,他把頭埋進棉被而露出整個屁股,卻喜孜孜以為自己躲得很好。或把最喜歡的海綿寶寶送給你,以為他喜歡的東西,全世界也都喜歡。

正因如此,當他無法我行我素時,就會尖叫、生氣、踢、咬、打人。

但是「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狀態,也會隨著成長改變。洛斯門舉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說明,孩子三歲時,對父母有「全能迷思」,相信父母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這個時期,也是孩子從「自我中心」過渡到「父母中心」的關鍵時刻。

父母可以這樣做: 
這時期,父母有個「艱鉅」的任務:既要接受他以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心情,又要溫和堅定的讓他知道,他並不是宇宙的中心。

1.和孩子建立好關係:在他不搗亂時給予更多關注。他有危險動作時,盡量用「你可以……」取代「不可以……」。另外,還要練就一身轉移注意力的功夫。孩子開始「盧」時,找到更吸引他的事物。盡量讓局勢掌控在你手上,這樣也會讓孩子有安全感,順利過渡到「父母中心」。

2.固定的「媽媽時間」:洛斯門建議,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撥出三十分鐘給孩子,告訴他這是「媽媽時間」,和他一起玩、看書,同時將定時器撥到三十分鐘。告訴孩子,鈴響的時候,你就必須回去工作。一開始,孩子或許會抗議,但如果你的態度堅定且持續,他很快就會適應。

3.夫妻間要多注意彼此:孩子會以為自己是世界的心中,是因為在生活中,他總是家裡的中心、眾人的焦點。父母必須少注意孩子一點,多關心彼此一些,先做好夫妻、才做好父母。試著交辦孩子一件專屬的家事,讓他為家裡做些貢獻。

用「體諒」取代「耐心」 
當父母需要耐心嗎?這是肯定的。如果能夠了解孩子的發展和特質,你就不會期待兩歲的孩子願意分享、三歲的孩子控制脾氣。減少不切實際的期待,可以過著挫折比較少的日子。

更高的境界是,父母可以真的理解孩子的不同,以體諒取代耐心。

發展心理學博士周育如提醒,人類的發展並不是像小豬變大豬、小牛變大牛這樣的「連續發展」;比較像是毛毛蟲變蝴蝶、蝌蚪變青蛙這樣的「階段發展」。毛毛蟲的樣態、食物、生活方式,甚至對世界的理解(如果毛毛蟲可以表達的話),與蝴蝶是那麼的不同。孩子並不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大人,成長不是「量」而是「質」的改變。這是一種本質上的差異,不僅僅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有了體諒,還不足以讓你當個篤定的父母。身邊的人總是好意的提供教養法則──尤其當孩子處於情緒風雲變色的學步期。有人認為不可任孩子為所欲為,得好好管教;有人認為「孩子懂什麼,大一點再教」才是對的;有人說「打就對了」;也有人說,打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李淑如認為,面對那麼多好意的建議,關鍵是「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一書建議父母,花幾分鐘為自己建立「教養白皮書」,思考「你對孩子抱持的期望」「你會如何描述身為父母的自己」。白皮書不需要其他人認可,只是藉此讓你在教養孩子時有「自己的主張」。書中強調,父母所使用的方法,不應該和本性與價值觀有太大不同。

就算你對所有教養建議執行無誤,孩子還是可能出狀況。所有學步兒的父母(或者所有的父母),都要很有彈性和幽默感,對孩子帶來的讓人驚奇的混亂,一笑置之。

父母不妨為家中那個好奇、樂於探索、堅持自我、勇敢挑戰的學步兒拍拍手,他正在經歷人生最快速而混亂的成長,卻樂此不疲。也為身為學步兒父母的自己鼓鼓掌,因為你正在做世上最難為的工作,卻絲毫沒有退縮,並認真思索如何給你的學步兒更多的理解和愛。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Aug 06 Sat 2011 22:10
  • 問題

我一直是贊成讓孩子自立自強的"鋼鐵媽",所以其實我雖然盡力讓環境安全,但也保留很大讓孩子自由探索活動的空間,所以其實我很自豪,也很樂意讓孩子像"野孩子"一樣調皮搗蛋精力旺盛

但是今天毓小絜徹底讓我把心揪成一團,老公說,我真的是明顯的偏心,兒子磕磕碰碰我是完全放他去,毓小絜撞個包,看我表情卻是差點沒哭出來的

好吧!我承認,我的心是很偏女孩子的,女生,本來就該嬌的,不要縱就好

何況,毓小絜可是我虎視眈眈的未來媳婦.....

聽到她悶聲坐倒地上,一回頭看她,又一翻身就咚一聲好巧不巧就落在那一小排露出的磁磚上,我的心整個糾在一團,白白嫩嫩的小女娃啊,姣好的額頭上馬上黑青了一塊,雖然她只哇了一聲,連我在幫她揉散瘀青時都沒在哭,只拼命還想爬下去亂跑,我還是整個心臟都揪起來了,就想一直抱在懷裡秀秀..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情感越界,但那一刻其實我真希望撞到的是我的頭,孩子沒哭,我卻心疼到翻掉

其實我是存有疑惑的,是孩子們太容易牽動我,還是我太過動情?這樣"多情"的我究竟是適合還是不適合當保母呢?

 

要動感情的工作,是最矛盾也最難釐清的吧!

 

做事,只要負責、認真就好,動情了,要怎麼去拿捏界線和分寸呢?

 

這一點,是當保母之後,我最大的課題和矛盾。

 

錢買不到我的友誼和感情,在任何的職涯裡,我都可以非常瀟灑;但當視自己為一群孩子的另一個媽的時候,要怎麼瀟灑呢?

 

姐妹們,我並不是從來都不累的;只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就很簡單,既然選擇當媽,就不能也不要喊累。然後,就只是一再調整和適應,讓自己成為這一群孩子們的媽。情感也不是一下子出現的,是不斷累積下來的相處的記憶,發掘了每個孩子的個性和獨特性,逐步地累積了每一個笑靨和眼神,每一聲哭泣和吵鬧,有時候是一點疹子,有時候是一聲咳嗽,也像這樣是一塊瘀青,突然間,就發現,孩子已經在心裡有了沉甸甸的重量,牽動烙印著

 

問題是,在這樣的心情下,矛盾的課題就持續擴大存在。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知道自己應該被放在這些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的甚麼位置,就像孩子們再敬愛老師,老師也只是孩子們人生中的一段;但是,我應該把這些孩子們定位在我人生中的甚麼位置,才能讓愛保持在不使我受傷的距離呢?

 

我的親人很多都從事教職,我自己的外公外婆雙雙從事教職四十年退休,我眼見比我年紀還大的他們的學生回來拜訪他們時,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以及外公外婆眼中的欣慰和滿足,那一份愛的分寸,怎麼拿捏呢?

 

一直有設立幼稚園的考量,也因為這樣才又去多修幼教的學位,但關於這點,我應該從哪裡找到我的答案?

 

這樣的我,真的適合,或說,真的有能力去設立幼稚園,然後承受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們的來來去去嗎?

 

或是,從業久了,就會麻痺了呢?但,那樣的我,又豈是我現在這些付出所想要獲得的?

 

我還在思考。

 

眼前,我所給自己的答案,仍是盡力去付出與給予,先設法做到能力所及的最好,再去找進退依據的答案,或許到那時,我會比較清楚,感情應該放置在甚麼樣的刻度,才能讓自己不會因為太動情而太過痛楚

 

如果,能夠就陪著這些孩子們長大,或許,我就不用去思考這些矛盾了

 

割捨和分離,是我還沒有面對的,而我卻已然戰戰兢兢的問題....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嬰幼兒易患夏季熱 室溫控制24℃ 多擦汗 可舒緩不適
退燒藥無法改善反覆發燒

今年夏天氣候炎熱,敏盛綜合醫院婦幼系總監周怡宏表示,3歲前幼兒體溫調節中樞未健全,體溫易隨環境升高,出現反覆發燒、口渴等類似輕微中暑情況,稱夏季熱。和輕微中暑相比,夏季熱不會有四肢無力、暈眩、抽搐狀況,只要讓寶寶處在涼爽環境,吹冷氣、多擦汗、補充水分,就能改善。

體溫調節中樞失常
夏季嬰幼兒常出現長期發熱症狀,多見於3歲前嬰幼兒。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加上寶寶排汗量大,汗水在身上堆積,導致散熱較慢,難適應夏季酷熱環境,造成發燒,就稱夏季熱。一般清晨時幼兒體溫開始上升,持續到中午,直到傍晚體溫才會下降,到了凌晨體溫又反覆上升。夏季熱很少超過39℃,4歲後體溫調節較佳,情況就會改善。除了反覆發燒,還會出現胃口差、口渴、尿多、睡覺易驚醒、無故哭鬧、煩躁不安等症狀。

待在冷氣房 勤擦汗
舒緩夏季熱最簡單的方法是吹冷氣時將室溫控制在24℃,但家長要注意保溫,有時反而因為降溫、排汗過多、水分補充不夠而出現反彈性高溫。另外,寶寶流汗量大,家長要多幫寶寶擦去身上的汗水,減少汗水累積所造成的煩悶、皮膚不適感。

沖涼降體表溫度
若太熱而情緒不穩時,可透過沖涼來降低體表的溫度,但不需用清潔乳,也不要過度搓揉皮膚,以免肌膚缺乏油脂反而太乾燥。平常應盡量給寶寶穿著柔軟、寬大的衣服,不要穿得太多或過緊,以免妨礙寶寶散熱。另外,居住環境應涼爽、通風,在傍晚或清晨,可多進行戶外活動,提高適應外在溫度的能力,正中午時就要避免在陽光下曝曬。

不可任意用退燒藥
改善夏季熱無法藉助任何藥物,退燒藥只是備用,體溫超過38℃才給予。發炎引起的發燒易出現手腳冰冷,因身體會出現手腳血管收縮反應去提高體溫,不過患夏季熱的寶寶手腳不會冰冷,可以藉此判斷,發炎引起的發燒反應,用退燒藥才有效。應讓小兒科醫師診斷,看是否有發炎反應,勿任意給予退燒藥。
http://tw.nextmedia.com/subapple/article/art_id/30701136/IssueID/20080630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是否與母親或父親之間產生情緒感應,可以在出生六個月後至九個月間,根據是否出現〔怕生〕現象來判斷。〔怕生〕就是害怕不熟悉的人,而緊挨著熟悉的母親不放,十分信賴母親。如果父親很少親近寶寶,寶寶也會對爸爸產生〔怕生〕現象。
  〔怕生〕是出現在寶寶出生六個月後,很容易發現。出現〔怕生〕,表示母子之間己經開始產生情緒感應了。如果沒有〔怕生〕現象,又該如何解釋呢?那正是親子之間,尤其是母子之間缺乏情緒感應的證據。換言之,寶寶不會戀棧母親,對母親缺乏信賴感。只要有人願意抱他,他就願意讓人家抱,儘管不熟悉的人對他伸手,他就肯把身體靠過去。這種狀態表示在此之前的母子關係非常淡薄,意味著母親很少哄孩子、抱孩子。認為不怕生的孩子具有獨立心與社交性,其實是個大錯誤,長大後,很可能會產生情緒缺陷的狀態。
  如果看到不怕生的寶寶,我會拜託寶寶的母親,應該多哄孩子、抱孩子。理解我話中之意的母親,在哄孩子、抱孩子的過程中,寶寶感受到母親的疼愛,就會開始用身體撒嬌,伴隨而來的就是怕生現象會愈來愈強烈。怕生會一直持續到三歲左右。怕生的孩子是〔好孩子〕,不怕生的孩子是危險的孩子。為什麼危險?在述之前,各位要知道,對母子關係而言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時期,就是一歲到三歲,尤其是一歲半至二歲半之間,我認為這是母子關係最緊密的時期。
※母親是『心靈的基地』
  孩子強烈渴求與母親之間的情緒感應的這個時期,希望能夠賴在母親的膝上,或是讓母親抱抱,讓母親揹。累的時侯、想睡的時侯、肚子餓的時侯、身體不舒服的時侯,必會渴望親膚關係。有的孩子還會三更半夜鑽進母親的被窩裡,可能是做了什麼可怕的惡夢吧?希望母親能睡在身邊,才能安心的入睡。這是因為用身體對父母撒嬌,有助穩定情緒。有的父母擔心:如果讓他肆無忌憚的撒嬌下去,恐怕會變成一個愛撒嬌的小孩。我的回答是:如果另一方面的自發性發展順利,這種擔心就不必要了。因為情緒安定的孩子,自發性發展起來比較容易。有人提出疑問:聽說美國人從小就讓孩子一個人睡,藉此培養他的獨立心。針對這點,我必需說美國人母子之間有一種擁抱親吻的習慣,是日本所沒有的,他們可以實現親膚關係,不過是以夫妻優先,親子關係受到淡化,所以一到青春期就想追求異性,造成了女孩子珠胎暗結的「十三歲危機」問題。因此,無論美式育兒法或日式育兒法,都應該自己考量狀況。因為歷史文化、社會背景、人際關係不同,生活型態也互異。至於日本,必須考慮住宅狀況、火災、地震等天災,特別是未滿三歲的孩子,和雙親同床共寢,或是三更半夜要求母親陪著睡覺,對日本孩子的情緒穩定與否非常重要。而且這樣的行為可以加深母子間的情緒感應。
  對於這種關係,不良行為研究者認為等於是在孩子的心靈築起基地。我認為是母親溫暖的形象深深刻在孩子心靈的一種表現。換言之,只要孩子的心靈深深刻劃著母親溫暖的形象,孩子的心靈基地紮實穩固,青春期以後,絕對不會離家出走或是變成不良少年、少女。變成不良少年不良少女的孩子,都因為種種理由而法在未滿三歲時築好心靈基地。理由大多是母親生病,母親忙著照顧家中的病人,或是母親有不得己的苦衷必須讓孩子獨立,無法常常摟抱或逗哄孩子。也有的母親不喜歡小孩,討厭小孩黏著她不放。當我提出「常抱孩子」的要求,甚至有些母親會滿臉嫌惡,還會拒絕我說「讓爸爸抱不行嗎?」這種母親所照顧的孩子,在二歲多的時侯,有的人明顯的缺乏表情,沈默寡言,只要有人抱就好,甚至有的小孩就這樣被偷抱走了。情緒發展遲緩的現象,看在我眼裡清清楚楚,但有的母親沒有注意,甚至認為他是個不必費心照料的「好孩子」。有的孩子會呈現情緒不穩定,無法靜下心來,或是出現打小朋友、咬小朋友等攻擊行為。而對這樣的孩子,必須瞭解原因何在,母親以親膚關係為主,成為孩子夥伴,展開母子快樂的生活,如此一來,攻擊行為就會逐漸消失,表情也會顯得開朗快活,很愛說話,變成一個能夠與朋友好好玩耍的孩子。情緒不穩定與情緒發展遲緩而日漸長大的孩子,一般而言,很難交到朋友,社會性的發展也會受到延誤。
※三子百魂
  事實上根據研究,發現青春期孩子的各種問題行為,與幼年時的母子關係有著密切的聯繫。在研究推展之中,我的腦中強烈的浮現出一句古諺:「三子百魂」。靈魂就是人格,而人格必須具備二支柱:一是伴隨自發性發展的激昂熱情,一是體諒,就是我們所說的同感性。體諒的心若是發達,個性就會變得十分熱情。
  孩子的「體諒」之心曾因接受父母的「體諒」而發達,身為父母的您,是否懂得「體諒」?與此事非常有關。然而遺憾的是,懂不懂得「體諒」、或是「體諒」能夠做到何種地步,都是無法衡量的。衡量的方法尚未發現,因此,當你被問及是否懂得「體諒」時,往往不知如何作答。
  不過以夫妻為例,二個人若懷有「體諒」之心,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體會對方的心情,自然就能表現出憐恤的行為,所以二個人不會吵架。二個人如果具有幽默感,便能營造出笑聲不斷、開朗活潑的家庭氣氛,孩子的情緒也能穩定,並能發展順利。而且懂得「體諒」的父母,會站在孩子的立場,體會孩子的心情,反以不易對孩子叱責。就算很想出言責備,也會審視自己的內心,是否對孩子提出自我本位的要求?愈是自我木位強烈的父母,愈常責罵孩子,因為自我本位強烈的父母,常有責罵孩子的衝動。孩子也不明白為什麼會被罵,所以情緒容易不穩定。自我本位強烈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性急,往往自私的在腦中描繪出「好孩子」的模型,再把孩子塞進去,然後對無法適應的孩子又打又罵。說什麼...自己好好想一想為什麼會被罵!這種要求孩子表現優秀的父母,有不少是為了博取旁人的讚美。【父母的自我本位會造成家庭暴力】
  完美主義的母親、造成孩子心理偏差的嚴格教育..都是阻礙自發性的發展,孩子也只會為所欲為,用外在的「好孩子」形象來偽裝自己。
  能夠坦然的正視自己的內心,行為自然誠實的父母,不但胸襟開闊,而且具有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就是指懷有童心,能夠完全明白孩子心情的意思,所以可以寬容孩子的行為。
  能夠以溫暖的眼神,看待孩子的「淘氣」、「反抗」、「打架」、「搞怪」、「開玩笑」,孩子也能順應自己的真心,坦然的行動,在體驗雙親的包容之際,也學會包容雙親與別人,也就是培養出一顆「體諒」的心。但是,「體諒」是連大人也很難做到的行為,所以不能性急的要求孩子。人類終其一生,努力製造的心靈湯就是「體諒」。【父母以身教表現的「體諒」】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兒子們,媽咪很愛你們

 

我一直相信,你們的到來,對媽咪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也讓一直相信有神,卻不相信神的名字可以被任何一個宗教所定義的媽咪,更相信神的存在

睿,你是在感恩節出生的;安,你是和媽咪同一天出生的

都不是刻意遴選的日子,卻都是充滿了正面意義的日子

媽咪想,是老天爺告訴媽咪,你們存在的意義,是要感恩,是,賜與媽咪的禮物

 

所以,媽咪要說....

 

媽咪會是一個鋼鐵般的母親,意志力堅強,耐操,嚴格。你們跌倒了,媽咪不會扶你們,但會在你們身邊,陪伴著,等你們擦乾眼淚站起來;國中以前,媽咪都會一路陪著你們,把媽咪能夠給的,媽咪所知所學的,引導你們開啟知識的門、世界的門

然後,慢慢地,就如同你們學步時跌倒一樣,媽咪不會扶起跌倒的你們,跌倒時候,你們大哭,我也只會靜靜地在一旁陪伴著,等到你們哭完了,擦乾眼淚,媽咪才會給你們鼓勵的擁抱;所以,等你們開始上高中,媽咪會慢慢放手,同時,也賦予你們更多的責任和自由;媽咪會讓你們去打工,負擔自己的額外所需,大學,媽咪也會讓你們去打工,負擔自己的學費;讓你們學會為自己負責,也同時享有你們為自己負責而贏得的自由

 

因為,媽咪不會永遠在你們身邊,媽咪希望,你們,要有面對挫折的能力,要有為自己人生負責的能力

 

媽咪應該不會有女兒了,雖然媽咪一直希望有個女娃兒,但是,有你們,我也一樣滿足

只是,媽咪也要說,以後要和甚麼樣的女性在一起,是你們自己的選擇,媽咪不會干預,但若你們願意尋求媽咪的意見,媽咪也會直言無隱地告訴你們媽咪的看法,但接不接受,都是你們的自由

 

或許,你們也可以說媽咪對女生比較偏心,但媽咪希望你們要知道,男女天生本性上就不同,大多數的女性,在為妻之後或許不明顯,在為母之後,幾乎就是為了子女而會長年都在扮演著付出和給予的角色,因此,不管你們選擇的對象是誰,你們都有義務,去疼愛自己的另一半,因為,不管是父母,不管是子女,最後陪你們到老的,是你們的伴侶。而若你們選擇的對象是女性,或是女性特質相對強烈的,你們都應該好好地疼愛對方;至於疼愛媽咪,那是爸比的責任,是媽咪自己的責任

 

先說這些

 

今天,安安終於回到家了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26 Tue 2011 00:07
  • 剖白

今天很忙,忙到現在,才把所有該收拾該歸位該洗滌該消毒該哄睡的,都處理完,然後,剛吃完飯,洗澡。

身體勞動的時候,通常我的腦袋也會越清晰,所以以往我每次在思考行銷案、論文、或是談判條約的內容時,其實最好的時機通常都不是在電腦前,而是在做料理、忙碌家務、或是乾脆來個家具大搬風的時候;所以我相信,為什麼通常最好的文章,是出自於身受磨難中的作者一樣

其實現在的我也是一樣,只是思考的事情已經都變成完全圍繞著孩子轉;這個孩子的狀況怎麼樣,那個孩子的狀況又如何,今天要準備甚麼料理可以幫這個孩子補身,幫那個孩子長肉,幫大的緩解過敏體質,幫小的增加食慾;這不是在料理的時候才想,而是可能在料理前兩小時正在溫奶洗衣服一邊動作的同時就想了,午餐時間前半小時,打開冰箱,我已經很清楚自己要煮甚麼菜,然後做菜的同時就思考下午要安排甚麼活動給孩子們

腦袋一直都是比動作先提早準備的

現在想想,這種習慣應該是提早就養成的,因為以往太多隨時都要交換名片開發合作機會可能性的緣故,為避免臨時說話不得體,其實腦中對於各種應答都早已經演練多次一樣;研究程式的時候,其實我如同所有人一樣都要唸書工作約會時,我其實是用所有可以利用的空檔的時間,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各種方式蒐集資料和嘗試,才練就一身雜學

總是有人說我腦袋很好,但若真像古語說的,越成熟的稻子頭越低,那麼或許我是越來越成熟,畢竟,以往也曾自覺聰明,現在只越來越覺得,不管何謂聰明,我覺得自己都還差得很遠,任何出色的表現,其實何嘗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腦袋中反覆推演、閱讀吸收、思考分析而來的?那,又何嘗是甚麼天生的聰明,不過也是勤能補拙罷了

若要以練功夫來說,我絕對不是那種甚麼萬中無一的武林奇才,充其量也不過是郭靖那種硬練起來的平庸之才

做得多了,就自然熟練;想得多了,就自然通透;見得多了,就自然豁達

所以,對孩子,我並不期待孩子有甚麼高智商,我只希望孩子能有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設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真的,我不喜歡稱讚孩子聰明,聰明二字是枷鎖,容易讓孩子以為自己能夠輕易地就學得甚麼,我想,這是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最大原因;但我喜歡看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努力想要做的讓自己滿意的堅持

那是很棒的特質

因此,當孩子開始能夠握湯匙,哪怕會弄得滿身滿地,我願意讓他們自己嘗試用餐;當孩子開始想幫忙擦地,哪怕其實我得再擦一次,我也很樂意準備他們專屬的抹布讓他們去嘗試;當孩子開始會揉黏土,哪怕做出來的東西可能讓人毫無食欲,我也願意讓他們嘗試包水餃

有時候想想,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我還真的蠻常整理到頭一沾枕就立刻入眠的狀態,以前那種睡前必嗑書一兩本才睡的習慣現在變得非常斷續(也是好事啦~如果依照新聞報導台灣每年一人平均只買兩本書的數字,我個人購書量就已經可以直達一個鎮吧!也算省了不少錢= =)

但是,還蠻值得的

因為,我很驕傲這些孩子們,都有點鄉下長大的孩子般的野和皮,卻,也有最樸質的貼心和自信,每個孩子都很快地在沒有被強迫的自然狀態下,比起大多數同齡的孩子做到更多的事;一歲多的孩子就自己拿湯匙吃飯,七個月大的孩子就自然而然地扶物學站,兩歲大的孩子就自己懂得道早安、擦地板、收玩具、收拾用餐過的碗盤、洗手和不用人哄地午睡

不過,也要說,教養孩子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沒有人能夠說自己的教法就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不只是當保母不行,是父母也不行

我常說,父母能夠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就是體驗,各式各樣的體驗,讓孩子去發掘自己的能力和喜好;所以,我就只是,盡力去讓孩子發掘和開發自己的興趣和能力

也因為這樣,時不時會有很多又好氣又好笑的事;像是用洗澡蠟筆在洗澡夥伴彼此的臉上身上彩繪,像是吃飯吃到一半互相把自己的飯挖到對方的碗裡,像是為了要擦地板就把水倒在地上,像是把自己的奶瓶要遞到正在哭鬧的弟弟妹妹嘴裡

難免,會氣急敗壞

但最後總是忍不住會想微笑,想久了,其實會忍不住大笑

於是我總是盡量要提醒自己,嚴厲,但是要包容,要盡可能地去鼓勵嘗試,不要禁止他們可能已經可以做的事情,避免危險的,但是不要因為自己怕麻煩,就剝奪了他們的主動性和好奇心,寧可就對他們有興趣而無危險的事,就教,就指導該怎麼做,也不要禁止

只是,我也深刻體會到,要這樣做,必須要有充足的體力和良好的情緒

所以,我戒掉了當夜貓的習慣,也感謝終於找到最棒的助理榆珍,和越來越體諒我的老公,讓我得以盡可能在最佳的狀態下,享有和孩子們相處的這些珍貴時刻

我唯一不敢想的,是離別

我曾經和家長們說,說把別人的孩子視如己出,我自己覺得是很矯情的說法,我只能說在托育的時間裡,我對待所有的孩子就和我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雖然我不知道,這樣是不是視如己出,但是只要想到任何哪一個孩子將離開我每天的生活,那就是我不願意去想去碰觸的事,如同我對所有會引起我負面情緒的事情一樣,自動隔離,我就知道,這個必然會到來的未來,我有多麼捨不得

雖然,我也知道自己的孩子總有一天也會離開我,事實上,我也在這方面早已經為自己心理做好準備,國中前,我一路跟著伴著引導著,做嚴師的角色;高中後,開始慢慢放手,做輔導師的角色;大學後,做朋友的角色,但畢竟,想見,還是總會見得到

但現在這些在我懷裡對我燦爛微笑的孩子們,或許在時間到來離開我之後,我就再也見不到了

差別,或許就在這裡

想到這一點,其實是,心裡是會酸酸地

於是我會想起,清朝時候康熙奶娘,皇帝大了,不需要奶娘了,哪怕早已經可榮歸做一方富家婆,奶娘仍寧願請旨皇宮養老,給自己孩子和皇帝各一份信物,要視彼此為兄弟

不就是因為,捨不得啊!

沒有想過,自己會有這樣的心情

但應該早想到的,我本來就是長情的人;只是,因為其實太長情,常年的職場和生活歷練,也讓我習於用一張帶笑的面具,來取代所有的情感起伏;但,和孩子們一起最棒的經驗,其實是,當榆珍某天請假的時候,孩子們全部和我一起沒來由無厘頭地躺在客廳的瑜珈墊上嘻嘻哈哈亂笑一通,我做幾個鬼臉,孩子們就笑不可抑,我唱兒歌,孩子們跟著亂唱,開心尖叫的時候,那個時刻,就像回到童年懷抱著幼弟坐在藤椅上不斷旋轉的那種純粹的快樂裡,不是面具,沒有偽裝,不會被當成三八婆或神經病,唉唷~真好XDDDD--只是,不知道這算不算不專業保母耶...^_^",好沒典範的野孩子行為啊XDDD

其實,這是我很深層的秘密,我心裡那個蹦蹦跳跳的孩子,一直都存在著,只是太多的因素,越來越被壓抑,也或許,其實大家都一樣,那麼,這也就是孩子們總是這麼容易讓人疼愛的原因吧,因為孩子,總是能夠讓人想起最純粹的,那種快樂,因為一點不起眼的小事小動作,就開心的不得了的心情....

我也突然領悟到,當年受訓的時候,曾有老師說,長年當保母的人,一旦真的"退休"不帶孩子了,會很失落,甚至老很快,或許,是因為有一樣的心情吧

我真的謝謝,把孩子托給我的,我的姐妹們,妳們把最寶貴的,分享了給我,所以,請不要總是謝謝我,真的,因為不管妳們謝謝我的事是甚麼,是我份內該做的事之外,也是我樂意做的事;而妳們給我的尊重和信任,我能夠回報的,或許,就是這一份給孩子的,請讓我名之以愛的心情

我很幸運,也很幸福,我也覺得,從這麼多找我的家長裡面,選擇和各位結緣是我再好也不過的眼光了(哇哈哈哈)

卻也忍不住會想,我有沒有那麼強的心臟,讓每個孩子離開的時候,這樣帶走一部分呢?

於是,又想起曾看過的一篇文章,愛,是不會因為多愛一個人,就會少掉一分愛人的能力

那麼,我想,這就是對我的試煉吧!若我能夠一直這麼愛著,那,必然真的是愛吧!

誰能料到,我的職涯大轉彎,卻帶給我這麼多的豐富?

我必然也是重拾匿蹤已久的天真,才會寫下這篇日後我自己讀了必然臉紅害羞到爆的文,趁我還有勇氣剖白,點選儲存啦XDDDD,如果有人路過看到,之後又發現本文失蹤,肯定是我勇氣又沒了,隱藏起來了,請勿追問,呵呵~~~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因為強烈懷疑毓絜有挑食的狀況,所以本周任務:找出毓絜喜歡與不喜歡的食物,以及測試對甜味與無味的食物的喜好度

所以,非常大費周章做了彩虹副食品餐來記錄與評比毓絜的用餐情形

DSC07877.JPG  

小黃瓜泥 番茄泥 旗魚肉泥 高麗菜泥 

胡蘿蔔泥 雞肉泥 地瓜泥 芋頭泥

 

看看毓絜的食品喜好如何吧!挑戰!!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兩個月大的展展哭哭,七個月大的毓絜爬過去親親展展好幾次,好像在說:不哭喔!秀秀~姐姐親親~~好可愛的畫面

 

BUT....我一手拉拔的未來兒媳啊~你怎麼就這樣跟人家跑了啦XDDD

 

DSC07873.JPG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謝謝各位的關心,這邊是我老公寫的老二近況

其實,我覺得我老公真的比我勇敢很多;雖然在老二早產當時,我讓自己抱著隨緣的心態,在某個程度上而言,其實也是一種逃避和自我保護吧!先為自己築好一道"防波堤",做好最壞的打算和準備,用防禦的姿態來面對早產的老二可能的最差狀態,好讓自己能夠保持一樣穩定的心情過日常生活,但何嘗不是一種逃避?

想起自己多年前寫的文章:多情的人要勇敢

和我家老爺一樣,我也是個多情的人,卻似乎還不夠勇敢?我佩服我家老爺勇敢的型態,相對於我以需要我的人太多為理由,而先做好心理防備的"偽勇敢",我覺得老爺完全不設防的真勇敢,讓我更嘆服。

 

沒有你,我怎麼辦?而沒有我,你怎麼辦?

 

不用是最好,但是是最適合,這是從和老爺的相處中,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事;關乎愛情?我並不認為,但關乎能否終身相守,我是這麼想。

 

老爺,別改變,我愛的就是這樣的你。

 

本文引用自nicehobo - 微笑安安

 

 IMAG0197.jpg  

今天到醫院的時候,安安剛洗完澡

可能是洗完澡之後肚子有點餓了

所以滿臉不高興的在哭哭

IMAG0164.jpg    

喔~乖乖喔!不哭哭

護士姐姐在幫你溫奶奶了

IMAG0167.jpg

現在起,安安可以自己吸奶奶了

於是護士拿來奶瓶,瓶餵安安喝母奶

IMAG0168.jpg  

剛開始安安還是很不高興,應該是餓壞了吧

IMAG0169.jpg  

找到奶嘴之後,就安靜下來,咻咻咻的就快喝光了

IMAG0171.jpg   

現在的奶量已經提升到2.5cc/3h了

消化的狀況也比較好了

IMAG0180.jpg  

喝完奶奶了,眼睛嘴巴都張的好大!

應該是意猶未盡吧

IMAG0181.jpg  

IMAG0184.jpg  

喝完奶奶當然就要拍嗝囉

不是在虐待他喔!

 

 

昨晚安安已經輸血過一次了

今天會再幫安安輸血,來補充他的血紅素

聽護士說,輸完血後,安安的活動力有上升許多

呼吸的問題也比較沒那麼頻繁了

IMAG0189.jpg  

彷彿知道我在摸他,安安笑了

 

 

是誰在摸我頭頭?喔~原來是把拔啊!

IMAG0188.jpg  

 

來個五連拍吧!

IMAG0194.jpg IMAG0195.jpg IMAG0196.jpg IMAG0197.jpg IMAG0203.jpg  

 

今天的安安,已經2020g了唷!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SC07820.JPG

主要活動環境

 

410831.1297390340.83524.jpg

2歲以下的孩子們的臥室

410831.1297390312.50291.jpg

視聽空間

410831.1297390357.30789.jpg

廚房

410831.1297390392.38440.jpg

孩子們專屬的浴室

410831.1297390449.88949.jpg

用餐的區域

410831.1297390371.53999.jpg

清洗衣物的陽台

410831.1297390405.87728.jpg

2歲以上的孩子的臥室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親子天下 2011/05/09
文/鄧惠文

我個人認為,婚姻和愛情本來就是衝突的。婚姻追求的是安全、穩定、有避風港的感覺;而愛情追求的是刺激、興奮、讓你不斷發掘以前沒有的東西。

從心理學來看,人需要一種穩定安全、依附的感覺,在這裡我們覺得可以休息,不用再往前進、再變得更好,也不用擔心還有什麼意料之外的事。

其實在婚姻裡,我們最怕的就是意料之外的事;可是在愛情裡,我們期待的是有驚喜的事。
戀愛初期,我們都希望對方說我們從沒聽過的、創意的愛。譬如過去大家都說你很隨和;而這一任男朋友對你說,他發現在你隨和的外表下,其實很有個性。你會覺得有一塊過去沒有被看到的,現在被看到了,會覺得好像自己被激勵了。

我覺得人生本來就需要這兩個不一樣的部分,所以我不會像很多的婚姻諮商專家,鼓勵大家把婚姻當成愛情經營。

 

比較真實的是去了解:

在婚姻裡面階段性的追求,本來就跟愛情時期的興奮是不一樣的。但是在這裡,我可以保有一些最重要的東西。

我們沒有興奮不會死,但需要保有的是「對方那種非我不可、不可替代,還有我跟你在一起的位置不會動搖」的感覺,這種感覺沒有就會死。

所以並不是一定要在婚姻裡面,用新鮮的招式做愛,或用奇怪的言語,這些對很多夫妻都不是必要的。必要的是在人生當中,很多小地方,你願意用行動或言語去表達、也去接收,接收的意思是你要相信對方講這句話是肯定你。這種表達和接收,可以讓夫妻之間穩定,感受到一股暖流,而不是激烈的電流。

比方說,夫妻一起去做健檢,健檢報告出來後兩個人都很正常,先生願意對太太說:「在等報告時,我心裡大部分在祈禱你的報告都很正常,我反而沒想到自己,我擔心你的報告。」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就讓太太非常開心。

如果情侶間,女生生病了,她哭著向男友說:「我身體這麼不好,你願意娶我嗎?」男生可能會說:「你瘸了一條腿,我會抱著你到天涯海角;如果你瞎了,我會幫你看世界。」這種話聽過一次就好,不能當真。
可是每年看健康報告,他最在意的是你的報告這件事,這種每年、每年加強的東西,是激情沒有辦法替代的。

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雖沒有錯但婚姻是另外很多東西的寶庫,例如安全感、穩定感、自我價值感的寶庫。
如果說愛情漸漸的進入墳墓裡枯萎死亡,可是有其他東西長出來。愛情的凋萎就好像是「化作春泥更護花」,其實帶出很多後面的東西。

我們太少鼓勵夫妻去看愛情平淡之後,生出了什麼樹幹和種子;當有這種東西之後,夫妻之間才會覺得互相可貴。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教導不同個性的孩子呢?

每個孩子如同五根指頭不一樣長,但都各自有用

  在同一個家庭裏面,如果兩個孩子的個性完全不同的話,的確會帶給父母許多的困擾,尤其是以特定的期許來教養孩子,為孩子立好一定模式的父母就更加難為了。

  家有兩個以上孩子的父母,通常會有一種想法,那就是希望這一個孩子具有另一個孩子的優點,或兩個孩子綜合平均一下,都具有同樣的優點。於是,不知不覺中常將兩個孩子作比較,不是提醒孩子缺少了兄弟姊妹身上哪些好的特質,便是費盡心思,想法子改變孩子天生的氣質,期待他成為一個「無缺點」的綜合體。認為這樣一來,孩子將來要走的路就會很順暢,而無可擔憂了。

  其實,個性並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符合社會規範,就不至於影響孩子將來的社會適應。

  如果孩子的個性確實會造成將來學習、與人相處及社會適應上的困難(例如︰慢吞吞的孩子將來較不容易適應團體生活),父母可以及早設法引導孩子改進。但是,有些卻涉及個人的價值觀及喜好,例如︰「內向的孩子會吃虧」、「女孩子應該文靜端莊」等,這些想法的本質是,父母希望孩子將來不吃虧、能爭強鬥勝或有父母喜歡的特質,像這樣先為孩子的未來架構好藍圖,立好模式,希望孩子照著去做,基本出發點就有了偏差;況且,孩子日後的際遇、價值及喜好是否會如同父母所料,也是很難預測的。因此,當父母認為孩子某些個性需要改變時,不妨先認清這種期許是否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能否配合孩子的氣質?以免抹煞了孩子的獨特個性,失去自我,甚至傷害了孩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不同的孩子適合穿不同的鞋子

  孩子各有天生的特質,父母不能用一個標準或一種管教方式教養兩個孩子了。父母平常可以留心觀察、了解每個孩子的個性、能力及興趣,適度地接納他們,然後,以合適的方式因勢利導。

  一般情形,在教養兩個以上的孩子時,父母常會在孩子間作比較、用同一個標準要求孩子、偏愛某個孩子、過分注意(或忽視)某個孩子,或是獎懲不均,對受寵者多獎勵,對被要求者多懲罰……等。這些管教態度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使表現較弱的孩子產生自卑感,表現較優的孩子容易驕傲;手足間也容易發生爭吵、嫉妒、競爭等,影響手足之情。當然,較弱的孩子也會因此畏於向父母表達感受、傾吐內心的需要,對親情的傷害就更不在話下了。

怎樣的教養方式能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各展所長呢? 
  
  1.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父母先要完全地接納孩子,讓孩子在被愛、被尊重及安全的環境中,充分的發揮潛能。孩子若處在不安全、被挑剔的環境中,不但會缺乏自信,不敢表現自我,而且,大部分的精力及時間也會被低落的情緒及不和諧的人際關係損耗盡淨,對孩子的成長及學習都有不良的影響。 
  
  2.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 
   包括物質以及精神兩個層面。除了針對孩子個別的需要提供孩子適合的玩具、圖書之外,在假日裏,不妨帶孩子多接近大自然、去看兒童畫展……等,給孩子一些美的感受,擴展他的心靈視野,豐富他內外在的生活。

  3.引導孩子了解自己、了解別人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優點、特長,也幫助他了解別人的優點和特長。教孩子學習自我控制,懂得在不妨礙別人權利的前提下,發揮自我、滿足自己的需求,這對他日後的社會適應及人際關係都有幫助。

  4.為孩子擬定漸進的目標 
   若孩子有些不利社會化的氣質需要改進,父母可以配合孩子的腳步、氣質,為他訂下幾個具體的、短程的且漸進的目標來協助他改進。例如︰孩子慢吞吞的,就先給他一件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工作,待孩子勝任後,再給他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接近規定的時間時提醒他,讓他有時間概念,如此漸進地來改進。

  5.鼓勵孩子,讓孩子將感覺表達出來 
   在改進的過程中,孩子一有進步要馬上稱讚或鼓勵,並讓他隨時說出自己的感覺、需要父母怎麼幫助他等。例如︰畏縮的孩子,我們讓他說出︰「怕什麼?」「為什麼怕?」「要不要父母陪?」「陪多久才夠?」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及幫助,在安適的環境中一步步地成長。

  6.製造情境,提供發揮潛能的機會 
   給孩子機會接觸和學習欣賞不同類型的同伴,藉著參與別人的活動,發現新的樂趣,也提供孩子更多發展潛能的可能性。但父母千萬不要對孩子強調,因為他沒有這項特質,所以要向人學。例如︰「你老是靜不下來,去和姊姊一起看書,學學她。」這樣一定會造成反效果。父母可以這麼說︰「我們來看姊姊在做什麼?她在看書,請她說書裏的故事給我們聽,好不好?」孩子都愛聽故事,等他發現書的奧妙時,會自發性地去看它,這樣,孩子的興趣及視野也就自然而然地開闊起來,潛藏的興趣或能力也可能被激發出來。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要幫助孩子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愛自己;提供豐富的環境,配合孩子的氣質,促使孩子將獨特的潛能發揮出來;並幫助孩子使其行為符合社會規範,有良好的社會適應力,讓孩子的自我得到充分而良好的發展。如果您能用欣賞和愛的眼光來看每個孩子,相信您一定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傑作,都有特色,都需要花心思去培育,只是培育的方法不盡相同。當您巧手慧心地栽培他們時,他們也會綻放出獨樹一格、多種風貌的特質,豐富您的生活,讓您享受無窮的滿足及喜悅。

奇蜜親子網編輯整理


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五個發展特徵

作者:張瀞文 出處:親子天下

1至3歲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學步兒「難纏」,是因為身心面臨了重大的發展。父母有哪些事一定要知道?又可以怎麼做,幫助孩子順利跨越這段從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

一歲的妮妮很喜歡將桌上的東西統統掃到地上。爸爸好言相勸無效,有次發火打了她,她當下哇哇大哭,隔天依舊以此為樂。

兩歲的小米想喝飲料,媽媽拿柳橙汁時他大哭大鬧,他說的飲料是多多,不是柳橙汁。媽媽好不容易弄清楚了,給他多多,他又氣得打翻,因為杯子不對!媽媽每天在這些戰爭中精疲力竭。

好幾次,奶奶帶著三歲的如如,開心去超市買東西。到了門口,她突然就耍起脾氣來,既不進店裡,也不回家,什麼都不要,任憑奶奶好話說盡,結局總是大哭一場。

西方「恐怖的兩歲」、東方「三歲小孩,貓狗都嫌」的「名言」,在有小孩的家庭流傳。短短幾個字的確安慰了父母,因為那代表了,或許全世界兩、三歲孩子的父母,都深為家中那個「天使和惡魔的化身」而困惑苦惱!

這個小人兒,常常讓你前一秒氣得快要爆炸,轉瞬間,卻因為他笑著奔向你給的擁抱,完全融化,棄械投降。搞不懂這個又哭又笑、大吵大鬧的小孩,怎麼如此的麻煩、難懂,卻又如此的可愛。

父母又愛又恨的學步兒 
發展心理學稱一到三歲的孩子為「學步兒」。短短兩年間,孩子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會分辨人我好惡,嘗試許多生命第一次的體驗:嫉妒、憤怒……。

有人稱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常被拿來與青少年相提並論;學步期是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就像兒童轉為成人必須經歷青少年期一樣。

人生中不可能再有一個時光,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中身心面臨遽變,孩子面對的「成長壓力」,其實不亞於成人的生活壓力。這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階段。

學步兒之所以「難纏」,是因為身心正面臨父母可能不知道的發展。

發展特徵一: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研究發現,一歲半到兩歲的學步兒會開始試著去控制令他們苦惱的人或物。他們也會透過和同伴說話或玩玩具等策略,因應需要等待點心或禮物的挫折。

小人兒的心中,每天都有好幾種情緒在作怪:恐懼、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緒都是孩子第一次經驗到,他必須面對並處理這些情緒,對他來說是人生的大課題。

根據約翰‧洛斯門(John Rosemond)在《兩歲小霸王》書中的說法,兩歲孩子的智能總是比體能發展得快,所以孩子可能已經知道事情的解決方式,卻無法付諸行動實現。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也解釋,兩歲孩子已經有很多想法,但是語言能力卻還不夠成熟,無法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會讓他們挫折及生氣。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可能因為孩子「很難搞」而苦惱,其實孩子也不好過。他絕非「故意」做對,只是處於身心遽變的不穩定狀態;他最壞的時候,正是最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刻。父母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他。

1.抒解他的情緒:台北市三民托兒所所長李慧娟認為,情緒化是幼兒的本質,這是他一生對光線、色彩及線條最敏銳的階段,所有他接收的都會反映在情緒上,有時也不知道原因,加上語言能力有限,很難表達其中細膩感知。對於孩子的情緒,先不要問理由,而是接受他:「你心情不好喔!」

2.教他更好的情緒表達方式:孩子有情緒時,不要壓抑,鼓勵他用語言表達挫折和憤怒。如果他的語言技巧還不純熟,試著幫他說,幫他重組句子,或用完整的語句重述心情:「沒辦法完成拼圖,讓你很生氣,對不對?」 
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學步兒,冷靜但堅定的和他說話可以幫助他消氣。你對待他的方式,就是他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的對象。

3.建議他另外的解決之道:學步兒其實已經有察覺情緒的初步能力,出現令人沮喪的刺激時,他會試著轉移注意力,或試圖控制。引導他說出感覺,並轉移注意力到比較舒服的情緒上,像是:「媽媽現在不在,不過等她回來,我們就可以一起讀故事書了。」

發展特徵二:是個追求自主的探險家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一到三歲是人格發展成「活潑自動」或「羞愧懷疑」的關鍵。這個階段兒童必須學習「自主」──吃飯、穿衣、大小便等。若無法獨立自主,孩子可能會轉而感覺羞愧、懷疑自我能力。

突然學會走路、說話,讓孩子的探索疆界更為廣大。為了追求獨立自主,他可能有一些危險動作:堅持自己過馬路、自己喝熱湯、拿剪刀剪紙等。

孩子想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可以做什麼用?能夠打破嗎?透過接觸把事情弄清楚,是個停不下來的小探險家。這些探險幫助他建立自主能力,分辨人我,了解自我地位。

父母可以這樣做: 
凡事堅持自己來,是孩子發展個性的宣示,透過這個過程,他成為有自己思想的人。

1.給他無障礙探索環境:將家中危險物品盤點清楚,如清潔劑、藥品、刀子等,或是珍貴的物品,如水晶、名貴陶瓷等,收到孩子拿不到的高處或放入有安全栓的廚櫃中。同時將孩子可以探索、觸摸、試驗的東西拿下來,放在他可以隨手拿到的地方。在他高度可及處留下一個「寶寶的櫃子」裝他的玩具和物品,讓他可以盡情翻箱倒櫃。

洛斯門在《兩歲小霸王》一書提醒,孩子大約兩歲半左右會有分辦是非的能力,這時候父母可以慢慢將一些物品歸位,並且向孩子介紹,讓他摸一摸、聞一聞,充分滿足好奇心,再放回原位。並且教孩子分辨哪些是可以玩的玩具、哪些不能亂拿。

2.教孩子如何安全探索:這時候的孩子樂於學習,尤其是與生活有關的一切事物。

孩子想自己吃飯時,準備易拿握、不易摔壞的碗和湯匙給他練習,並忍受孩子練習吃飯時滿地食物、滿嘴飯粒、滿手油膩膩的情況。孩子想玩水時,與其禁止,不如開放一個小小空間讓他知道在哪裡玩、怎麼玩。孩子想幫忙家事時,拿安全的刀子讓他幫忙切香蕉,分配個碗讓他洗。

3.引導他達成目標:好的引導需要清晰的步驟。若父母希望孩子進到家裡就去浴室洗手,就必須帶著他做,並且一個一個步驟講解。「把袖子拉起來,水龍頭打開,雙手沖濕,壓一次泡泡,手心手背搓搓搓,把泡泡沖乾淨,手擦乾。」更重要的是,把任何的引導和生活教育都當成遊戲,帶著孩子做,並且樂在其中。

發展特徵三:變得更為倚賴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出現另一個極端:更倚賴。在嬰兒時期膽大包天的孩子,可能突然變得黏人、膽小,怕陌生人、怕分離、怕黑或打雷。

因為探索讓他知道世界比想像中更複雜,他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極限,甚至會感到不安全,轉而更倚賴照顧者。這是學習獨立的過程。

另外一個可能是,他的想像力(抽象思考)開始發展。所以報紙發出窸窣的聲音,會讓他覺得報紙變成活的東西,或可能做出可怕的事。

父母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的倚賴,洛斯門建議: 
1.允許孩子黏你:為了學習獨立,孩子必須先接受、處理他的不安全感,父母能夠給予安慰是最好的。足夠的安全感使他有信心探索世界。讓他黏你,將來他就不會那麼黏;在他需要時抱抱他,最後他就不會那麼需要人抱。

2.讓孩子相信你有能力保護他:孩子害怕時,不要問他為什麼,因為他說不清楚;但也不要輕視他的恐懼。先接受他的心情:「我知道你覺得黑黑的很可怕。」或認同他的感覺:「我小時候也怕黑喔!」 
接著運用使他害怕的想像力趕走恐懼。請他想像有個超人叫「嚕嚕」,害怕的時候叫嚕嚕的名字,嚕嚕就會進房間把妖怪趕走。

3.穩定的生活作息:《聽,寶寶在說話》一書指出,幼兒強烈獨立慾望的初兆之一是恪守規則。兩歲孩子會嚴格遵守從觀察學得的某些規則:何時該做什麼事?什麼東西該放在哪裡?可預期的生活節奏,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

發展特徵四:公然挑戰父母,愛說「不要!」

學步期的孩子愛說「不」,因為孩子突然發現,這個簡單的字竟然可以拒絕大人的指示。弘光科技大學講師李淑如解釋,在小孩心中,大人世界原來是絕對權威的,當他敢挑戰、敢嘗試碰撞原來很權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長」的宣示。

孩子的反抗行為(例如:一直將桌上的物品往下丟、做所有你告訴他「不行」的事、替他穿衣或餵他吃飯時猛搖頭說「我不要」等),都是在測試限度(你的耐心限度、你的規則限度,以及他影響及改變環境的能力限度)。孩子正積極按自己的極限處理事情,看看事情不是原來的樣子,會是什麼樣子?

父母可以這樣做: 
父母會感到困惑:原先那個快樂、可人的孩子,怎麼變得如此難纏、固執、為所欲為?面對公然挑戰父母權力的學步兒,你可以這樣做:

1.欣賞他的勇敢:你的孩子又「長大」了,而且很勇敢!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很難「欣賞」,不妨採用《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書中的建議:每一天的結束前,寫下十件今天孩子做得很棒的事。這有助於你更正面看待孩子的作為。

2.故意投降:《聽,寶寶在說話》一書建議,處理學步兒煩人的不適當要求,最好的方式是故意投降,讓他發現要求並不適當。例如他堅持夏天穿最喜歡的毛背心,就讓他穿,讓他體驗不舒服的感覺,自動把背心脫掉。

3.轉移注意力:有立即危險的情境,就不適合讓孩子做決定,應該將他抱起並限制其行動。最好的方式是轉移他對眼前事物的注意力,到新的、有趣的事情上。

4.堅持他該有的常規:不論你覺得他是如何霸道、難纏,都必須維持他應該遵守的常規。任何讓步都會使他覺得越界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已經講清楚規定,孩子還不為所動,不妨使用安妮特‧卡斯特尚(Annette‧Kast-Zahn)在《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書中的建議,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不要理會他的反對。讓他知道,你體諒他、接受他,但只有你才是掌控局勢的人。

5.好的身教:可喜的是,和「宣示獨立」一起出現的是「社會參照」的運用增加;孩子在決定自己要如何面對新刺激時,會先看爸媽的反應。例如在路上遇到一隻大狗,孩子會先觀察父親的臉,才決定他要怕狗呢,還是趨前去摸摸狗。

孩子表面上處處與你作對,其實一言一行都模仿你。面對又哭又笑、情緒起落大的學步兒,「身教」勝過更多的教育理念。

發展特徵五: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學步兒以為別人所想、所見、所感覺的,「理應」跟他一樣,無法理解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經常遇到的例子是:玩捉迷藏時,他把頭埋進棉被而露出整個屁股,卻喜孜孜以為自己躲得很好。或把最喜歡的海綿寶寶送給你,以為他喜歡的東西,全世界也都喜歡。

正因如此,當他無法我行我素時,就會尖叫、生氣、踢、咬、打人。

但是「以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狀態,也會隨著成長改變。洛斯門舉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說明,孩子三歲時,對父母有「全能迷思」,相信父母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這個時期,也是孩子從「自我中心」過渡到「父母中心」的關鍵時刻。

父母可以這樣做: 
這時期,父母有個「艱鉅」的任務:既要接受他以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心情,又要溫和堅定的讓他知道,他並不是宇宙的中心。

1.和孩子建立好關係:在他不搗亂時給予更多關注。他有危險動作時,盡量用「你可以……」取代「不可以……」。另外,還要練就一身轉移注意力的功夫。孩子開始「盧」時,找到更吸引他的事物。盡量讓局勢掌控在你手上,這樣也會讓孩子有安全感,順利過渡到「父母中心」。

2.固定的「媽媽時間」:洛斯門建議,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撥出三十分鐘給孩子,告訴他這是「媽媽時間」,和他一起玩、看書,同時將定時器撥到三十分鐘。告訴孩子,鈴響的時候,你就必須回去工作。一開始,孩子或許會抗議,但如果你的態度堅定且持續,他很快就會適應。

3.夫妻間要多注意彼此:孩子會以為自己是世界的心中,是因為在生活中,他總是家裡的中心、眾人的焦點。父母必須少注意孩子一點,多關心彼此一些,先做好夫妻、才做好父母。試著交辦孩子一件專屬的家事,讓他為家裡做些貢獻。

用「體諒」取代「耐心」 
當父母需要耐心嗎?這是肯定的。如果能夠了解孩子的發展和特質,你就不會期待兩歲的孩子願意分享、三歲的孩子控制脾氣。減少不切實際的期待,可以過著挫折比較少的日子。

更高的境界是,父母可以真的理解孩子的不同,以體諒取代耐心。

發展心理學博士周育如提醒,人類的發展並不是像小豬變大豬、小牛變大牛這樣的「連續發展」;比較像是毛毛蟲變蝴蝶、蝌蚪變青蛙這樣的「階段發展」。毛毛蟲的樣態、食物、生活方式,甚至對世界的理解(如果毛毛蟲可以表達的話),與蝴蝶是那麼的不同。孩子並不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大人,成長不是「量」而是「質」的改變。這是一種本質上的差異,不僅僅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有了體諒,還不足以讓你當個篤定的父母。身邊的人總是好意的提供教養法則──尤其當孩子處於情緒風雲變色的學步期。有人認為不可任孩子為所欲為,得好好管教;有人認為「孩子懂什麼,大一點再教」才是對的;有人說「打就對了」;也有人說,打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李淑如認為,面對那麼多好意的建議,關鍵是「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幼教老師的教養魔法》一書建議父母,花幾分鐘為自己建立「教養白皮書」,思考「你對孩子抱持的期望」「你會如何描述身為父母的自己」。白皮書不需要其他人認可,只是藉此讓你在教養孩子時有「自己的主張」。書中強調,父母所使用的方法,不應該和本性與價值觀有太大不同。

就算你對所有教養建議執行無誤,孩子還是可能出狀況。所有學步兒的父母(或者所有的父母),都要很有彈性和幽默感,對孩子帶來的讓人驚奇的混亂,一笑置之。

 

父母不妨為家中那個好奇、樂於探索、堅持自我、勇敢挑戰的學步兒拍拍手,他正在經歷人生最快速而混亂的成長,卻樂此不疲。也為身為學步兒父母的自己鼓鼓掌,因為你正在做世上最難為的工作,卻絲毫沒有退縮,並認真思索如何給你的學步兒更多的理解和愛。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as usual
  • 請輸入密碼:

你可能覺得男孩總是很調皮,總是給你惹麻煩。有時他還很固執,不聽你的話。其實,有些行為恰恰因為他是男孩。讓我們讀懂我們的男孩子,然後你要做到:

**多擁抱你的男孩**

誤區:剛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小男孩已經開始東張西望了,但他很少專注媽媽,他大概不需要媽媽抱他。 
事實:男孩需要更多的擁抱。1歲半之前,怎麼寵愛你的兒子都是不過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時間少,看起來好像更少依賴你,而且容易被別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臉,他更喜歡看那些移動的物體。但實際上,男孩大腦成長得比女孩慢,所以他們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懷。他的肌膚需要通過觸摸得到滿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他更想讓你帶著他四處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險行為**

誤區:男孩調皮搗蛋。帶他出去玩,他總是喜歡做一些危險動作,比如登高、從高處往下跳。媽媽們因為擔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們的行為。  
事實:中國人傳統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靜,總是想辦法約束孩子的行動。其實,你應該時時刻刻想到,我們的小男孩是遠古時期的小獵人,他們需要廣闊的空間和自由的行動,他們依靠運動和攀爬來健康地發育他們的大腦。媽媽爸爸們不要束縛他。你需要在不幹涉他的前提下盡量保護他的安全,並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間判斷能力。同時,鼓勵你的小獵人多參加體育運動,多在戶外奔跑活動,各種感官綜合的經驗帶給他的是更健康的發展。

**讓男孩走進集體**

誤區: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出于愛護和安全考慮,很多媽媽不喜歡讓小朋友到家裏來玩,也不願意讓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實:男孩天生是群居動物,他們生性成群,在群體中學會社交、學會愛、學會生活、學會責任感和道德觀,並找到自己的歸屬。如果男孩在孩提時代沒有學會處理團體中的關系,缺少團體意識,將來就不懂得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也不可能和別人保持融洽的關系。他們尋找的是能讓自己放松、能給他任務、能讓他感到自豪的集體。家長應該適當鼓勵他們參與積極競爭的活動,比如體育活動,讓他們從中找到自己是誰。家長也可以設計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在有挑戰、感興趣的氛圍中學到能力、技巧和責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執**

誤區:一個2歲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個高高的童話城堡。但他太小了。媽媽告訴他你現在還不能玩這個。但男孩好像沒聽見,還在看城堡。媽媽硬拉著孩子離開。 
事實: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嘗試,這是睾丸素的作用。從襁褓期開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樣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歡接受他人的幫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卻不能夠很快地接受,他還是要堅持不斷地嘗試。男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處理,比女孩子緩慢許多。這時,媽媽應該相信我們的小獵人對自己的判斷能力,並且給他足夠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他接受事實後,會自己離開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強迫他接受你對他的幫助,才會使他産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聽力不如你**

誤區:你說了好幾遍,他也沒聽見。你覺得他是故意的不聽你的話,所以你很生氣。 
事實:他就是沒聽見。男孩的聽力不如女孩好,特別是在他們非常專注地幹一件事情的時候,根本聽不到第二種聲音。這時,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這種陌生的噪音。你應該走過去、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對他溫和地講話,讓他同時有視覺、觸覺和聽覺的刺激,他才會從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轉到你身上。

**體諒男孩的特殊表達方式**

誤區:對你不滿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門、砸東西、喊叫、甚至敲牆。于是你訓斥他,展開一場嗓門兒的比賽。 
事實:由于體內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憤怒,更需要發泄,侵略、冒險和競爭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體來表達他的情感的。他不會像女孩一樣,能用語言表達出“我生氣了”“我很難過”等情緒,即使表示對你的愛,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時男孩在非常高興的時候也摔東西,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這個小男子漢成長中的正常行爲。2~5歲男孩會越來越多地顯露自己的個性,這時,孩子容易發火,爸爸媽媽不要壓制他的反抗,否則可能會破壞他一生的性格。你應該告訴他什麽是更好的表達方式,他有能力、有責任也有時間去調整自己。同時給他發泄的機會,允許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樣東西比如沙發或者沙袋等,讓他捶打。

**給男孩優秀的男性偶像**

誤區:男孩的世界裏總是有很多女人,媽媽、姥姥、奶奶、保育員、幼兒園老師等。這些女人會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他還需要什麼? 
事實: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男孩總是要在身邊尋找一位男性作爲榜樣來效仿。在過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員往往充當這個角色。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多數男孩缺少叔叔、舅舅這樣的男性親屬。男性榜樣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師。當男孩說“我喜歡某位男性”或“***很不錯”等話語時,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可以認同。因為男孩子已經把他作為了榜樣。

**幫助男孩表現自己的同情心**

誤區:小貓咪病了,鄰家小女孩不斷地撫摸著小貓咪,表現出無限的同情。兒子卻冷眼旁觀,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實:男孩同樣有同情心,只是現實社會嚴重抑制了他們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樣用語言和傾聽來表達自己的關切,他們更注重自己能夠為對方做些什麽具體的事情、給予對方切實的幫助。當你情緒不好或者身體欠佳的時候,女兒也許會陪伴著你,給你說些甜蜜的話語,兒子卻會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對你的關愛。也許他會笨手笨腳地給你倒一杯水,也許他會積極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媽媽操心。了解男孩的這一特點,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親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鮮花的時候,愛人卻給你買來烤鴨,也許你會少一些怨氣,多一分感激。

**幫助男孩認識他們的英雄主義**

誤區:4歲的兒子做什麽事情都喜歡首當其沖。這孩子太莽撞了。 
事實:這是男孩一種本能的反應。男孩通過“自我犧牲”來發現“我是誰”和自己的“個人力量”。他們在共同奮鬥中和諧友誼,可以爲了理想獻身。所以家長要告訴他們冒險和使命的衡量標准,並給他們安排一些諸如“倒垃圾”的小任務,告訴他這些小任務也可以讓家人很舒服。衣食無憂、萬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學到很少的冒險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勵男孩去發現自我價值並實現它。在鼓勵中,告訴他最有意義的是實現價值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教男孩學會自律**

 

誤區:鄰家小妹妹剛走進房間,兒子就揮起手中的“金箍棒”打過去。不懂禮貌的孩子應該狠狠教訓他。 
事實:男孩有很強的進攻性,父母應該教育我們的孩子懂得自己的價值,了解一種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爲。我們可以通過教男孩懂得價值觀、道德觀實現他的自律。電視節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訴他什麽行為是好的。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