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人力與食品工業規模不成比例 〔自由時報記者邱宜君、黃敦硯/台北報導〕黑心食品連環爆,政府修法祭出重罰,但相關部門人力卻與食品工業規模不成比例,恐無法有效查緝不法。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昨建議,政府應設置「食品警察」制度,有效強化公權力。 消基會建議食品添加物應分開標示 有學者要求食品業採購人員應具備食品技師資格,才能在下游把關,消基會則建議食品原料和添加物分開標示,讓消費者一目瞭然。 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昨下午召開座談會,榮譽理事孫寶年表示,國內光是便利商店和超市就有上萬家,這一萬多家還不包括無數餐廳、小吃店、攤販,但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研檢組,加上地方衛生局的稽查人員,總共才四百七十四位,嚴重人力不足。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也說,衛生稽查人員很多是女性、護理人員,可能被業者惡意阻擋或威嚇,因此他主張應成立「食品警察」,更能彰顯公權力。孫璐西表示,稽查要「不定時、不定點」,且一定要檢查倉庫,確認有無不法原料。她也呼籲政府應設檢舉獎金及公告檢舉窗口,鼓勵檢舉不法食品的製造和販賣,並保護檢舉人。 台灣營養學會榮譽理事長王進崑認為,不論製造和通路賣場的採購人員,都應具備食品技師資格,才能在下游為消費者把關。消基會董事黃鈺生建議,政府應強制要求食品「原料」和「添加物」分別標示,並將添加物製造和販賣的業者列管,確實做好流向管理。 警政署︰暫無多餘警力設專責單位 警政署表示,維護治安及交通是警察的主要任務,目前協辦業務相當繁雜,基層員警勤務負擔已經很重,且警察機關現有預算員額上限已由行政院匡定,暫無多餘警力可成立專責的「食品警察」單位。警政署建議,如各行政機關稽查、取締遇困難,可依相關行政法規,以個案方式請求警察協助。 衛生署副署長許銘能說,目前地方衛生局只要發現不法,都可會同警察和檢調人員一起去現場,衛生署希望透過跨部會會議,研擬完整合作程序,本週就會了解執法需要。 許銘能也說,製造廠若不能交代原料來源,衛生局就可開罰;至於盤商或買方,也有義務確認安全性,若未盡責,也要依相關規定受到處分。 | ||||||||||||||
熱賣商品推薦 | ||||||||||||||
|
|
|
更多好康商品
http://funvcn0xqm4mw.pixnet.net/blog
http://funo6radt29cu.pixnet.net/blog
http://fun8pmxxshbb6.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