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培養專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

小史賓塞從七歲開始,我便培養他專注的習慣,這點使他後來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終身受益。我的計劃分為幾個方面:一是透過一些小實驗,啟發他明白專注的含義和作用;二是透過幾件有趣的事,培養他專注的習慣,並讓他體會專注的快樂;三是把一般的專注引伸到求知上,然後在生活中加以重復。

一天,我和小史賓塞出去郊遊,並準備在外面野炊。小史賓塞一聽到要野炊,簡直樂翻了。到了德文特河的上游,我們已經饑腸轆轆。於是,在一塊大石頭後面,搭好了野炊台,撿來了一些乾草和枯樹枝,準備生火做飯。但是,我們都忘記了帶火柴。怎麼辦呢?小史賓塞急得沒了主意。我提出一個想法,要是能利用太陽光把乾草點燃就好了。小史賓塞趕緊把乾草放在太陽光下,等了很久,乾草只是被曬熱了,並沒有著火。

我又提議,要是能把太陽光長時間地集中在一點上,草一定會被點燃。小史賓塞完全同意這個辦法,但他認為這是不可能的。正當他有些泄氣的時候,我從背包裏取出一個凸透鏡,用石頭固定下來,然後,把乾草放在焦聚的一個亮點上。一開始,乾草也沒有反應,過了一會兒,又過了一會兒,乾草發出了聲音,然後冒起煙來,小史賓塞高興得滿臉通紅,像發現奇跡一樣。結果,我們美妙地吃了一頓。

小史賓塞一直很好奇,這鏡片為甚麼會把草點燃呢?我告訴他,點燃乾草的不是鏡片,仍然是太陽光,因為它才有熱量。鏡片的作用是把光集中在一點上,並長時間地照射,才把草點燃的。我順便提到,人也可以,只要人把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在一件事上,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你想記住好朋友的生日,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腦子裏想幾遍,就行了。小史賓塞第一次朦朧地明白,甚麼是專注。

第二次,我們去觀察螞蟻。這是小史賓塞最喜歡做的事了。我提議,這個星期天,我們要把螞蟻王國的情況徹底弄清楚,其他事,我們一件也不做。即使其他小朋友來約你出去玩,也不去。小史賓塞欣然同意。我準備了十張小卡片,還有一本關於昆蟲的書。每張小卡片上都有一個問題,按這些問題,把有關螞蟻的所有資料,全都查出來,抄上去。就這樣,我們花了將近一天的時間,把有關螞蟻的情況全都弄清楚了。最後,我問他快樂嗎?他點點頭說,太有趣了。

再後來,我就經常讓小史賓塞練習一段時間只做一件事。一本書沒有看完,不去看第二本,除非他決定放棄;一幅畫沒有畫完,不去畫別的;做一件事時,不去想其他的事……等等。多次以後,他漸漸養成了專注的習慣,總能從專注地做一件事中找到樂趣,也漸漸沒有了往日的浮躁,心總能平靜下來。只要一開始決定做一件事,他就會安靜下來。我非常了解,這種習慣對他以後學習和工作的影響。

當然,我也不去限制他對其他事物發生興趣,但總鼓勵他在一段時間做一件事情,或對一個東西感興趣,並把它徹底弄明白。一旦形成了專注的習慣,孩子的心智潛能是非常巨大的。特別值得談到的是,也許訓練孩子專注,一開始所做的事,並不是父母或老師所希望的知識。但不要忘記,學習任何知識,一方面是為了掌握知識本身,另一方面是在這個過程中,使孩子的心智受到啟發和訓練。就像要讓孩子去抓住一張混雜在一堆卡片裏的某張一樣,雖然,他一開始抓到的,也許並不是你期望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手指和思維、感知能力得到了訓練。

所以,培養孩子專注,一開始應該選擇他感興趣的,而不是父母感興趣的事。這樣做會容易得多。◇

轉載自新手父母出版 《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自然懲罰——讓孩子承擔行為的後果(不因為是孩子而改變應遵守的原則)

我認為,在孩子道德和品行教育中,應多採用自然懲罰的辦法,而盡量少使用人為懲罰。如何區分自然懲罰和人為懲罰呢?前者是依據等值、等同的原則,對一種錯誤行為的回應,目的是讓孩子在這種回應的經歷中,增加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經驗。後者是由父母或老師根據孩子的錯誤行為,人為決定的懲罰回應。

從下面幾個例子,可以進一步了解二者的區別。幾乎每個有幼兒的家庭,都經常發生以下「弄得一團糟」的情形。孩子把一盒玩具拿出來,丟得滿地都是;或早晨出去散步,回來後把摘回來的花,丟得滿屋子都是;或給布娃娃做衣裳,碎布、剪刀扔下就不管了。那麼,這時誰要來收拾殘局呢?通常是由他人或父母。

自然懲罰的原則,就是讓孩子自己去收拾,並告訴他如果不這樣的話,下一次,就得不到這些玩具,或不許再去散步。顯然,這是一個自然的後果,沒有擴大,也沒有減小。孩子自己也會承認。如果堅持這樣做下去,孩子也會改掉這個毛病。此外,還可以讓孩子明白,任何快樂,都需要付出勞力才能得來。

再舉一個例子。不久前,我聽說一個叫康思坦絲的小女孩,因為動作慢而受責罵,她總是在團體活動時,讓別人等她。如果採用自然懲罰的方法,則是遲到了,就不再等她,讓她在家裏待上一兩次。人為的懲罰,則是責罵一番,然後繼續等。前者給了她經驗,後者則除了讓她當時有點緊張外,甚麼也沒得到。

如果,一個小男孩把文具用品鉛筆、刀片或書包弄丟了,自然的懲罰就是,先讓他感到不方便,然後用他的零用錢去買,或讓他幫忙做家事來換取。人為的懲罰是,責罵一頓,甚至體罰一次,馬上又買新的給他。前者讓孩子明白鉛筆、刀片或書包,都是要付出金錢或勞力的,讓他透過自己的代價來懂得珍惜和不浪費。後者則除了父母憤怒一番,孩子大哭一場,甚麼也沒有教給他。

如果一個做哥哥的,把妹妹的手弄傷了,自然的懲罰是,讓他承擔妹妹治傷的費用,沒有錢就扣掉零用錢,或賣掉幾件他的玩具的辦法,同時,取消兩次他與妹妹都可以享受的娛樂或消費。

如果,一個孩子拿回別人的東西,做父母的要弄清楚是否經過他人的同意,如果沒有,則要和孩子一起送回去,嚴重的,應該和孩子一同受罰。相反的,如果把孩子從別人那裏拿回的東西留下來,也就留下了孩子的壞習慣。 

一個成長中的男孩,隨著力氣的增加,常常會做出一些暴力行為來,自然懲罰的方法是,讓他自己承擔經濟和道義上的後果。比如,一個孩子如果打了自己的祖母,那麼,除了承擔醫治祖母所需的費用外,還必須承受家庭成員嚴厲的批評、指責,並要求他用愛的方式使祖母諒解。 

一個孩子如果辱罵了另一個孩子,則必須要求他道歉;如果是在同一個班上經常發生這種事,則必須要求這個孩子在更多人的面前道歉,並說明理由。嚴重的情況下,則需要以假設和演戲的方式,讓他也受到辱罵,然後,請他談談這時的感受,以啟發他的同情心。◇

轉載自新手父母出版
《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運用一次 勝過死記十次(體驗比死背重要)

只要研究一下所有傳統手工藝,以及許多家庭技藝的傳授過程,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非常複雜的工藝技術和非常微妙的工藝經驗,按道理是非常不利於傳授的,但結果卻出乎意料地在他們孩子手中完美地得以傳承。 

是甚麼方法,使他們的孩子對這些技藝感興趣?又是甚麼方法,使他們的孩子有效地學習,並熟練掌握這麼複雜的技藝呢?運用,正是「運用」這個一方法,使興趣與實用、知識與目的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認為,知識如果沒有自我發現的特點,是不會掌握得很牢固的;同樣的,知識如果不與運用(哪怕僅僅是出於訓練和教育目的的運用)結合,則是生硬的,既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興趣,也不利於知識的自我衍生。 

運用,至少有三個必然的結果:一是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興趣和自信心;二是使已有的知識得以重複,進而充分理解和掌握;三是使這些知識產生新的知識。還有甚麼比這更讓父母和老師們高興的呢? 

我培養小史賓塞學會運用,是從下面幾件事開始的。後來,我發現除了使小史賓塞感到樂趣無窮之外,效果也很驚人。「寫」,一度是小史賓塞最不願意做,也感到最困難的事。可以想,可以說,但就是不願寫。怕寫、煩寫,一說起寫就愁眉苦臉,能拖則拖。怎麼辦呢?任何一個研究過教育的人都知道,寫是思想的訓練過程,寫是記憶的重複。我想到了運用。正好有一段時間,我的嗓子有些沙啞,醫生建議我少說話,否則有失聲的可能。於是,我和小史賓塞玩起了字條遊戲。所有的日常交談,都只能透過寫來實現,否則就達不到目的。 

這時,小史賓塞只有六歲多,能寫的單詞和句子有限。但為了生活,必須要寫。一開始,我們只寫簡單的意思,比如:「衣服該洗了」、「今天中午吃甚麼」……後來,我們的字條漸漸涉及到對一些事物的評價、看法。每次寫的句子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當他出現語法錯誤時,我就會在字條上糾正。一個月後,當我的嗓子已完全恢復時,小史賓塞的書面寫作能力已大有進步,而且不用去要求他,他也會習慣地把許多東西寫下來。我想,如果不是因為運用,就是花上半年的時間,他也不會有現在的書寫能力。再後來,我們經常在家裏通信。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他大學畢業。 

為了培養他的閱讀習慣,我提出了一個建議,每天,我們彼此為對方讀一段書。這是他最感榮幸的事情。這樣,我們雙方都可以用勞動來換取享受,既公平又快樂。他讀錯的地方,我會糾正,並要求他做個記號,避免下次讀錯。這樣,每天晚飯後,或睡覺前,我會愜意地躺著,充分享受這段美好時光。所讀的內容有報刊上的文章,也有書籍,特別是愛默生的一些隨筆,這對我們倆來說,都是美和智慧的享受。閱讀,使小史賓塞的理解力大大增強,也使他在快樂中獲取了知識。不過,我從不要求他讀那些言之無物、低俗淺薄的書籍。沒有比這種運用,更讓雙方愉悅的事了。 

許多時候,孩子們漫無目的地四處閒逛,是因為找不到更有趣的事做。其實,這時他們並不快樂。有時,不得已與一些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耍之後,心裏也是空虛的,只要引導他去做更有趣的事,他一定很高興。 

小史賓塞八歲的時候,我正式聘用他做我的資料員,每週一便士。我交給他的工作是,幫我收集報刊和學校的所有與教育相關的資料、新聞報導、學術論文。方法很簡單,他先把資料找出來,然後按重要程度排列(他可以自己判斷重要程度)。這樣,他就必須閱讀。開始,他只是蒐集,後來,他逐漸會對一些事件發表看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出人意料,但我都一律鼓勵。允許討論,是認識真理的前提。每週一便士,歸他自己所有,自己支配。每當他拿到薪水時,自豪和興奮溢於言表。運用,已使小史賓塞在知識累積和用知識獲取新知識方面,獲得了很大的進展。除此之外,在品行、習慣方面也收到了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確幫我做了一些必要的事,減少了我的工作量。 

其實,這種運用幾乎在每個家庭和學校都可以辦到,需要的只是一點點教育觀念的改變。如果你在經商,可以讓孩子為你收集一些商業方面的資料。不管開始多幼稚,畢竟這是一個有益的求知過程。「運用知識」,成了小史賓塞的座右銘,即使後來面對很多僅僅是理論和基礎的學科,小史賓塞仍然保持著「運用」的習慣,這使他總會去研究與某一學科相關的現實狀況及原因。

文/郝伯特.史賓賽 
翻譯/顏真 轉載自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自然教育(多接觸大自然)

從在一個暴風雨夜的經歷,至今,仍深深留在我和小史賓塞的腦海裏。 那是個夏天的夜晚,一整天的豔陽高照,使得空氣悶熱難耐。突然,一道閃電劃破夜空,雷聲從遙遠的天邊隆隆傳來,似乎顯得越來越憤怒。

百葉窗簾哢哢作響,屋外的榆樹枝刮擦著屋檐,狂風夾雜著雨點,呼嘯著從窗戶縫鑽進,聲音如鬼哭狼嚎。偶爾,一道閃電把房間照得像白晝一般。此時,我聽到小史賓塞害怕的驚叫聲,我趕緊跑到他的房間,只見他用床單蓋在頭上,渾身發抖。 我坐在他的床沿,用手輕輕拍著他,讓他慢慢安靜下來,然後對他說:「孩子,聽!暴風雨中有歌聲呢,你聽到了嗎?」 小史賓塞果然不再緊張,凝神聽了起來。

一聲巨大的雷聲,又是一道閃電,「孩子,聽!那鼓聲敲響了。」一陣狂風吹起來,嗚嗚地直響,我又說:「暴風雨的樂隊裏,又多了一把大提琴。」 「不,不只一把,好像是很多把。」小史賓塞說。我輕輕地撫摸著他的臉,心裏由衷地高興。 夜裏,暴風雨一直持續著,我們也一直在聆聽,直到風雨停歇,小史賓塞和我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鄉。第二天早晨,小史賓塞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我:「我聽到了,多麼雄壯的音樂啊!」

從德文特河邊到鎮上,有一條羊腸小路,路兩邊長著一大片矢車菊。有一天,小史賓塞像發現了一件驚人的事一樣,指著小路兩邊長得又高又密的矢車菊說:「看呀!為什麼這兩排矢車菊長得這麼高,而且花朵又大又多?」小史賓塞為他的發現欣喜若狂,著急地問我為什麼。我告訴他,每天都有人提水從這裏經過,總會灑出一些水來,正是那每天一點一滴的水,使它們比其他矢車菊得到更多的滋潤啊!小史賓塞恍然大悟,彎下身去看那還掛在矢車菊葉片上的小水滴,那專注的目光,讓我感動萬分。我知道,從這兩排矢車菊,小史賓塞已開始明白了愛的道理。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茱莉身上。茱莉是一個有著長長捲髮的漂亮姑娘,遺憾的是,她的雙耳有些失聰。儘管還能聽到一些聲音,但她已漸漸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秋天時,茱莉的母親把她交給了我。這對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無論我講什麼,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顯然她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不能自拔。放一段雄壯的音樂給她聽,開始會好一點,但接下來,她又魂不守舍了。我決定試一試新的方法。我把聲音關掉,也把書本闔上。我說:「茱莉,我們不再用耳朵聽,讓我們用心來聽,聽大自然的聲音,也聽我們內心的聲音。」

我把窗戶打開,屋外是一小片濃密的榆樹林,樹葉在秋風的吹拂下,輕輕地顫動。一陣陣清涼的氣息,從窗外飄來,小茱莉把手放在胸口,入迷地聽了起來,漸漸地,她的臉上煥發出異樣的神采。我知道,她正在聆聽自己內心和大自然的聲音。 兩個月後,茱莉回家了,一天,她母親激動地跑來告訴我:「史賓塞先生,你對茱莉做了什麼?她竟然能專心聽別人講話了,而且整天蹦蹦跳跳,比以前活潑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睿仔仔安貝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